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地名探源之前郭尔罗斯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西部、松嫩平原南部、松花江南岸,境内有蒙古族人口5万多。现有草原面积270万亩,是国家级草原建设基地县、良种细毛羊基地县、黄牛生产基地县。前郭尔罗斯是吉林省惟一的蒙古族自治县。 

郭尔罗斯这个名字来自一个古老的蒙古族部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最初是一个人的名字,后来演变为氏族、部落的名字,最后又变成了旗县名称。“郭尔罗斯”一语,在《蒙古秘史》、《史集》、《蒙兀儿史记》中均为“豁罗刺思”;在《元史》中为“火鲁刺思”;在《蒙古黄金史纲》中为“郭尔罗特”;在《蒙古源流》中为“郭尔罗斯”。这些均为蒙语郭尔罗斯汉译时的不同用字。 

一般常听人说科尔沁草原,似乎包括郭尔罗斯在内,其实郭尔罗斯草原并非科尔沁草原。先解析一下“科尔沁”和“郭尔罗斯”:科尔沁为蒙古语,汉译为“好日”或“呼尔”语音更接近些,可分解为“科尔”和“沁”两个单词,“科尔”汉语意思为“弓囊”;“沁”汉语意思为“人”,科尔沁可译为“佩弓之人”,即成吉思汗的箭筒士——侍卫队。当时这支精锐的侍卫队由其胞弟哈布图•哈萨尔大王统领,被誉为“科尔沁”卫队。哈萨尔后裔的一分支就以“科尔沁”作自己的部落名。 

郭尔罗斯同样为蒙古语,作为一个词组可分解为“郭尔”和“罗斯”两个单词。蒙古语“郭尔”标准音应译作“高乐”或“郭勒”,汉语意思为河;蒙古语“罗斯”标准音应译作“乌斯”,汉语意思为“水”。郭尔罗斯,可直译为“河水”。这个河即指松花江。在蒙古语中,有时江与河用词没有明显的区别。比如汉语中,黄河不称江而叫河,也就是一种习惯而已,所以郭尔罗斯也可以译为“江河”。在蒙古语中“前”与“南”为同一词,前郭尔罗斯旗,简称前郭旗,即南郭尔罗斯旗,所以清代亦称南公旗,即出于此。在蒙古语中“后”与“北”也为同一词,后郭尔罗斯旗,简称后郭旗,倒过来说郭后旗,即北郭尔罗斯旗,清代也称北公旗,亦出于此。因此前郭尔罗斯的意思可以理解为“江南”。就是江南旗和江北旗。 

接下来再追溯一下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历史。该地域古为秽貊故地。两汉时期属玄菟郡辖地,为夫余国所据。此后为高句丽所据。唐朝属安东都护府管辖,后属渤海国夫余府。辽代属东京道达鲁古部,1040年(辽重熙九年),设上京道临潢府长春州。长春州是辽代皇帝的直辖州,其治所在塔虎城,隶属窝笃碗斡鲁朵(即兴宗延庆宫),每年春季皇帝到此行猎,都要举行盛大的鱼头宴或鹅宴。金沿长春州旧制,后降为县,先后隶属于肇州、泰州。 

辽金时代,在额尔古纳河流域有个古老的蒙古族游牧部落,称“豁罗喇思部”。成吉思汗逐渐强盛起来以后,这个部落于1203年(金泰和三年)归降成吉思汗,此后豁罗喇思这个名字便被淡忘了。到明初,蒙古族分裂为三大部分,即瓦喇部(在西北)、鞑靼部(在北部)、兀良哈部(在东北)。兀良哈部占据了今哲里木盟地区,明政权在兀良哈部居住的地区设立了朵颜、福余、泰宁三卫。十五世纪20年代,其中一支为避鞑靼之乱,迁徙嫩江流域。这一部族是成吉思汗后裔奎蒙克塔斯哈喇,他们自称科尔沁部,又称嫩科尔沁,就是前边讲的,用“箭筒士”这个卫队名字作部族名。他们游牧于嫩江流域及其南部地区,这便是后来的郭尔罗斯部。 

明嘉靖年间,成吉思汗之弟哈布图·哈萨尔的16世孙乌巴什分得了郭尔罗斯之地,他们就改用郭尔罗斯这个古老的族名命名这个地方。那时,新分封的蒙古族部落多用古部落名命名,如扎赉特、苏尼特、巴林、奈曼等都是这样。 

明末清初,在努尔哈赤征服女真四大部族,统一东北的过程中,奎蒙克塔斯哈喇的后裔布本巴(即奔霸),于1624年(后金天命九年)归附清朝。奎蒙克塔斯哈喇的另一后裔奈奇三子固穆,于1633年(后金天聪七年)归附于清朝。皇太极登基之后,在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扎赉特4部逐渐设旗建置,分封爵位,委任札萨克。皇太极在科尔沁共建6旗;在郭尔罗斯建2旗;此外还建了杜尔伯特旗、扎赉特旗,前后共建10旗。1636年(清崇德元年),以征讨明朝有功封固穆为郭尔罗斯前旗的札萨克辅国公。1648年(清顺治五年),布本巴被封为郭尔罗斯后旗的札萨克镇国公。郭尔罗斯前后两旗同出一祖,但两旗并无统属关系,同归哲里木盟领属,统于朝廷理藩院。两旗政务,前旗受吉林将军监督,后旗受黑龙江将军监督。这就是同祖子孙的受封与郭尔罗斯分为前后两旗的起源。科尔沁、郭尔罗斯等10个旗会盟在哲里木(汉译为“义”)这个地方,俗称诺思(即脑温)10旗。旗是蒙古基层政权单位,札萨克为一旗之长,朝廷册封爵位,世袭罔替。清廷在蒙古地区不驻防,全赖蒙古王公自理旗政。这便是清朝哲里木盟的来历。 

在地域范围上一直有两种概念:其一是郭尔罗斯草原属科尔沁的一部分。其二是有专家认为,科尔沁草原泛指科尔沁六旗,现存四旗并不包括郭尔罗斯草原,因郭尔罗斯前、后旗不在科尔沁科之内。 

清初,郭尔罗斯前旗游牧地域是很广阔的,今德惠、长春、长岭、农安、乾安等区域,当时都是该旗领地。在这样大的地域里只有人口甚稀的蒙古族牧民过着游牧生活,为数不多的汉族农民则在柳条边外的较小范围从事农业垦植。清初对蒙古王公领地实行封禁政策,在哲里木盟10旗中,第一个正式向朝廷奏请开禁者,就是郭尔罗斯前旗。1800年(清嘉庆五年),清政府分出已开垦的地域置长春厅。此后开垦范围越来越大,郭尔罗斯札萨克贪图地租,乐于放荒招佃,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置农安县,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置长岭县,1910年(清宣统二年),置德惠县,1933年置乾安县。民国政府成立之后,虽然对蒙古王公原有特权没有改变,但随着郭尔罗斯地域的不断缩小,其自身的经济结构和内部关系也开始变化了。 

郭尔罗斯前旗之名由清朝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设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的县城前郭镇位于县境东部,北与宁江区隔松花江相望。前郭镇取前郭尔罗斯名称的前二字命名。 

清朝同治初年,有蒙古族包姓从内蒙古通辽迁入此地垦荒立屯,取名瓦房(现镇北端)。清朝光绪初年,包姓家族又在屯南端另建一屯,取名前瓦房(现镇南端),从此,将原瓦房改称为后瓦房。同期又有蒙古族白姓也来此地,在两屯中间又建立一屯,取名腰瓦房,至此,在松嫩河谷平原的草滩上形成了三个屯落。1912年(民国元年),此地招民垦荒,汉族和其他民族陆续迁入定居,前、后、腰瓦房三个屯落住户逐渐增多连成一片。 

1935年长白铁路通车,在此地设火车站,因在前郭尔罗斯境内,故简称前郭旗站。由于前、腰、后瓦房屯北临扶余镇,西临乾安县,便成为交通要道。从此,便在3个瓦房屯址中间处兴建房屋,修筑街路,兴办工商企业,渐渐形成集镇,称前郭旗街。1938年伪旗公署由王府屯迁入本镇,此地成了伪旗公署的驻地,设前郭旗街。1945年光复后在前郭镇设前郭旗民主政府。建国后,1956年设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后,为自治县政府驻地。聚落呈“工”字形分布,郭尔罗斯大路主干道为商业区。同年置镇,后废。19584月前瓦房乡、后瓦房乡与前郭镇合并,称前郭镇。 

(来源:吉林省情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