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地名探源之海安县

海安县东临黄海,处南通市的西北部。内陆面积1108平方公里。县人民政府驻海安镇。

海安早在6000多年前,境内西北部地区就已成陆,是南通成陆最早的地方之一。据境内西北部沙岗乡青墩村青墩遗址考古研究表明,53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安境内就有人类聚居。

古代海安及周围数县均称“海阳”,西周至战国先后为吴、越、楚属地。秦属九江郡,汉代后属东阳郡。东晋义熙七年(411)于此置宁海县,是为海安建县之始。南朝宋泰始七年(471)析宁海县西境置海安县。海安县名取“大海不扬波,海水永不泛滥”之意。

海安县在历史上曾数建数废。南朝齐永明五年(487),海安县归属海陵郡。此后不久海安县废,地仍属宁海县。唐初,宁海县又并入海陵县,属扬州。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分海陵县东境复置海安县,属淮南道扬州。开元十年(722)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仍隶扬州。其后,海安地区一直分隶于海陵(泰州、泰县)、如皋、东台诸邑。

1940年新四军东进,苏中地区先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1年7月,泰县所属海安、曲塘、白米一带的通扬运河以北地区,建立“海曲白河北办事处”(简称泰北办事处)。1943年1月,泰北办事处撤销,在海安建立紫石县,领原泰北办事处所辖地区及原泰东县部分地区。

“紫石”县名,缘于海安籍爱国民主人氏韩国钧。韩国钧,字紫石,海安镇人。早年因家道中落,发愤读书,于光绪五年(1879)乡试中举。曾任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知县,颇具政声,老百姓称其为“韩青天”。后历任河北矿务局总办、吉林民政司、江苏民政长、江苏省省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韩国钧目睹祖国山河破碎,悲愤至极,他以80多岁的高龄乡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影响,奔走呼号,致力于“团结对外,扫荡敌氛”的爱国活动。这期间,他与中共高级领导人刘少奇、陈毅交往密切,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做了大量的工作。1940年,韩国钧被推为苏北参政会名誉参议长。次年,日军再次入侵海安镇,日伪找上门威逼韩国钧出任伪职,韩坚决不从并加以痛斥。自此,韩国钧忧郁成疾,于1942年1月23日与世长辞。陈毅称他为“彪炳大义持晚节,浩然正气励后生”。新四军军部在盐阜地区举行追悼会,陈毅、黄克诚等领导参加,中共中央致电悼念。1月23日,经苏中区党委、苏中区行署批准,在海安建立紫石县。

抗日战争时期,由陈毅、粟裕领导的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就驻在海安镇,华中新四军、八路军指挥总部也成立于海安,抗日军民与日、伪军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艰苦的战斗。解放战争时期,苏中七战七捷战役中有两个战役报捷于海安境内。现海安建有“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

1948年,紫石县改名为海安县,仍属苏中第一行政区。1949年,属苏北泰州行政区。1950年划归南通行政区。1953~1971年,海安县先后属南通专区、南通地区。1983年后,隶属南通市。

海安悠久的历史,见证于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青墩遗址的发掘,为海安地区和长江口岸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资料,弥补了江苏人类历史文献上的空白。研究证明,古代青墩人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远古居民一起,创造了早期华夏文化。

海安这片丰腴的土地,人杰地灵。海安籍的名人有中国组合数学的鼻祖杨冰、闻名海内外画坛的三谭(谭祖云、谭小云、谭少云)父子、水利专家王元颐、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等。

(作者:季为群)

(来源:江苏地情网 《江苏地名溯源》)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