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地名探源之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Hohhotshì简称“呼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面积1.72万平方公里。截止2004年底,全市总人口254.43万人。辖新城区、回民区、玉泉区、赛罕区和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武川县。市人民政府驻新城区。“呼和浩特”一名,始见于明代,史称“库库河屯”、“库库和屯”均为蒙古语,“库库”即“呼和”,意为“蓝色的”, “河屯”、“和屯”即“浩特”,意为“城”,合意为“蓝色的城”,汉语转意为“青色的城”,简称“青城”,实则仍为“蓝色的城”。在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盛行祭天,天为蔚蓝色,因此蒙古族崇尚蓝色,原“呼和”一词的真正含义是“蓝色的”。明朝嘉靖年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驻牧于丰州滩,万历三年(1575)建库库河屯城,明廷赐名为“归化城”(旧城大北街),有文说“归化”是归顺明朝,接受教化,歧视少数民族。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在“归化城东北5里处”新建成一座八旗军队的驻防城,清廷命名为“绥远城”,移镇守将军(后称绥远将军)驻扎城中。此后,人们把归化城俗称“旧城”,把后建的绥远城俗称“新城”。新城是一个军事筑防城,旧城则是商业繁华中心。1913年归化城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县,1929年将绥远特别行政区改为绥远省,省会归绥县,1937年将归绥县改为厚和特别市,1945年将厚和市改为归绥市,为绥远省省会。1954425日,撤销绥远省建制,划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市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定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 1985年呼和浩特市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被国家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近年来,实现了城市旧城区改造,城市道路交通改造,美化亮化等工程。特别是按照《地名标牌城乡》国家标准重新设置了街、路、巷牌等标准地名标志,美化了市容,起到了地名的导向作用。 

新城区[Xīnchéngqū呼和浩特市辖区。北依大青山。面积700平方公里。人口323592人。区人民政府驻成吉思汗大街。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乾隆四年(1739年),清廷在呼和浩特旧城(归化城)东北5里处新建一座军事驻防城,称“绥远城”,移镇守将军(后称绥远将军)驻扎城中。因建于归化城后,故俗称“新城”。1945年为归绥市第一区。1953年置新城区。1968年更名为东风区,1980年更名为新城区。因清朝“绥远城”的俗称“新城”而得名。境内有亚洲最大的内蒙古赛马场,有抗日将士阵亡纪念碑、清代绥远将军衙署、公主府、大窑文化遗址等古迹。还有内蒙古博物馆。 

回民区[Humínqū呼和浩特市辖区。在市区西北部。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30万人。区人民政府驻钢铁路。因是一个回族聚居区,故名。1945年为归绥市第一、四区。1950年设归绥市回民自治区人民政府,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城区。1953年更名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区名始此。1968年更名为红旗区。1980年更名回民区。为市机械、化工、冶炼工业集中地。名胜古迹有清真大寺、明代的乌素图召。纪念地有乌兰夫纪念馆。游览地有呼和浩特人民公园、植物园、乌素图国家森林公园。 

玉泉区[Yùquánqū呼和浩特市辖区。在市区西南部。面积270平方公里。人口27.2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昭君路。玉泉区原为呼和浩特(归化城)旧城的所在地,清初称“库库和屯”,俗称“旧城”。1929年置归绥县第一区,1951年置第二、第三区。1954年第三区更名为玉泉区,区名始此,以境内有玉泉井而得名。 1968年更名为向阳区,1980年更名玉泉区。1986年恢复大召前街明、清古建筑一条街。大南街、大北街为新改造的商业中心。有著名的麦香村风味小吃“烧美(烧麦)”。有长途汽车站南站,为209国道起点。古迹有玉泉井(御马刨泉)和闻名中外的昭君墓、大召、五塔寺、席力图召及关帝庙、观音庙等。革命纪念地有土默特学校,1935年,乌兰夫、奎壁等领导同志曾在该校以教书为掩护,从事党的地下革命活动。此外,还有中共绥远地区工作委员会旧址,在巧尔齐召西侧的一小四合院内。 

赛罕区[Saihanqū呼和浩特市辖区。在市区西南部。面积1013.1平方公里。人口35.76万人。区人民政府驻昭乌达路(原驻“东瓦窑村”)。明嘉靖中期蒙古土默特部驻牧(驻归化城)。清为土默特左翼旗地。1912年属归绥县、土默特旗。1945年属归绥市。1950年置归绥市郊区工作委员会。1956年更名为郊区人民委员会。1975年置郊区人大常委会和郊区人民政府。简称“郊区”。20005月郊区更名为赛罕区。“赛罕”系蒙古语,意为“美丽”。大黑河、小黑河、什拉乌素河横贯区境。是呼和浩特市的主要牛奶生产基地。特产宫廷葆春酒。有呼和浩特机场。古迹有战国赵长城遗址、辽代万部华严经塔 (俗称“白塔”)等。 

土默特左旗[Tǔmòtèzuǒqí]简称“土左旗”。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呼和浩特市。面积2712平方公里。人口35.11万人。旗人民政府驻察素齐镇。 “土默特”系蒙古族部落名,“土默”是万的意思,“特”是万的复数词。明嘉靖中叶为蒙古土默特部所据。清崇德元年(1636)设土默特左旗,并设都统衙门,驻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城)1914年并土默特左、右两旗为土默特特别旗,驻归绥市(今呼和浩特),隶绥远特别行政区。1950年设土默特旗,属绥远省。1958年土默特旗人民政府迁驻萨拉齐镇。1960年复属呼和浩特市。1963年改属乌兰察布盟。1969年析置土默特左、右两旗,土默特左旗迁驻察素齐镇。1971年复属呼和浩特市。地处土默川平原北部,北部为大青山中部山地。大青山中部金銮殿为最高点,海拔2280米。有雪豹、盘羊、梅花鹿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万家沟革命纪念地和著名的哈素海、喇嘛洞等风景游览区。 

托克托县[TuōkètuōXiàn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黄河东岸。属呼和浩特市。面积1313平方公里。人口19.11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双河镇(原驻“城关镇”)。“托克托”一名,明代始称“脱脱“(亦称“妥妥”)。清代译作“托克托”,系蒙古语“脱克脱户“的谐音,意为“固定、保住”,引申义为“传宗接代”。明嘉靖中叶,蒙古土默特部恰台吉脱脱率部在此驻牧,建城名曰脱脱(或妥妥)。清代为土默特右翼旗地。乾隆四年(1739)设协理通判,驻脱脱城,属山西省朔平府。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托克托直隶厅,属归绥兵备道。1912年撤销托克托直隶厅改为托克托县,县名始此。1958年撤销平地泉行政区,划入乌兰察布盟。1971年划入呼和浩特市管辖。地处土默川平原南部,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微倾。为呼和浩特市葡萄种植基地。黄河喇嘛湾至磴口航道经过垓县,素有“万水归托”之称。名胜古迹有战国时期云中城遗址和唐代东受降城遗址、明代镇虏卫古城遗址。古城遗址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和林格尔县[Hēlínɡēěr  Xiàn]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呼和浩特市。面积3401平方公里。人口18.9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和林格尔”系蒙古语,“和林”意为“二十”,“格尔” 意为“房子”,合意为“二十间房子”或“二十家子”。清康熙年间在今县城设驿站,称“和林格尔”。为蒙古土默特部驻牧。清乾隆元年(1736)设和林格尔协理通判厅,二十五年改为和林格尔理事厅。光绪十年(1884)改为抚民通判。1912年改为县署知事。1922年改为和林格尔县,隶属于绥远省。1949年属和林格尔专区,1950年改属萨县专区,1952年改属集宁专区, 1954年改属平地泉专区,同年撤销绥远省,合并于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撤销平地泉专区,并入乌兰察布盟,随属。1995年划归呼和浩特市。处大青山南麓,向河套平原过渡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浑河、宝贝河等河流。古迹有护马校尉墓、秦长城遗址、汉盛乐城遗址、东汉振武城遗址、唐云州城遗址。 

清水河县[Qīngshuǐhēxiàn] 在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黄河东岸。属呼和浩特市。面积2822平方公里。人口13.5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清乾隆元年(1736)设清水河协理通判厅,二十五年改为理事通判厅,属归绥兵备道。光绪十年(1884)改为抚民通判厅。1912年厅改为清水河县,因境内有清水河而得名,县名始此。1954年属平地泉行政区,同年撤销绥远省,合并于内蒙古自治区。1958年撤销平地泉行政区,并入乌兰察布盟,随属。1995年划归呼和浩特市。处吕梁山北麓,有清水河、浑河等河流注入黄河。喇嘛湾是黄河航运段东端起点。名胜古迹有汉代及北魏古城遗址多处,还有古长城、烽火台、古墓及圣泉寺、雷音寺等。 

武川县[WŭchuānXiàn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呼和浩特市。面积4885平方公里。人口17.11万人。县人民政府驻可可以力更镇。武川是北魏六镇之一,因地处大滩得名。北魏置武川镇,在今县西乌兰不浪土城梁古城,属朔州。明为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牧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析设武川厅,驻翁滚,属归绥兵备道。1912年将武川厅更名为武川县,县名始此。1914年废道,改属绥远特别行政区。1929年撤销特别行政区,改属省。1949年属包头专员公署。1950年改属萨县专员公署。1952年属集宁专员公署。1958年划归乌兰察布盟。1996年划归呼和浩特市管辖。盛产莜麦、马铃薯。名胜古迹有战国赵长城遗址、清代建筑有关帝庙和圣母庙遗址。纪念地有大青山烈士墓和庙沟乡烈士纪念碑。德胜沟革命遗址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内蒙古民政厅区划地名处) 

(来源:内蒙古区情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