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地名探源之通化市

原标题:通化市·贯通教化和通归王化

通化市、县位于吉林省南部山区,通化市城区四周有通化县拱抱,县境内崇山峻岭绵延起伏,群山环抱,地势西高东低,浑江中流,河流纵横,林木茂盛,景色秀丽,深蕴长白山脉之雄浑神韵。

通化地域历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前,通化市的浑江两岸已有新石器时期的古人类在繁衍生息。

周朝初年,通化为肃慎之南界,周宣王时为秽貊族韩侯领地。战国时为燕国辽东郡。秦朝称辽东外徼。汉朝为幽州刺史部玄菟郡上殷台县。三国时曾先后为公孙康、高句丽、魏国所辖。晋朝仍属玄菟郡,置平州。永嘉之乱后,出现少数民族割据政权。通化曾为前燕、后燕之域。南北朝、隋朝北部为勿吉地,南部为高句丽割据之地。唐朝灭高丽后,为河北安东都护府哥勿州都督府管辖。后属渤海国西京鸭绿府正州。梅河口一带则属长岭府治下。辽代属东京道辽阳府,置恒州、正州。金代属东京路婆速府管辖。元朝属辽阳行省辽阳路婆娑府管辖。明朝初年设辽东都指挥使司,后设奴尔干都司建州卫。努尔哈赤称汗后,通化地区为清王朝入关前的重要基地。1657年(清顺治十四年),置奉天府。1670年(清康熙九年),在辽东修筑柳条边,将通化地区划为“东边外”封禁地区,使这一带在近200年内森林茂密、野兽群集,成为人迹罕至的地方。咸丰年间弛禁,设垦务局,招民开荒。19世纪初,山东、河北“流民”涌入,在头道江(今通化市东昌区)逐渐形成村落,开禁不久,头道江便成为山区集镇。关于头道江地名的由来,因此地由玉皇山下向东数是第一个渡口,便称头道江,二道江、八道江,均由此而得名。头道江又称五股流,因这里有大小五条河汇聚在一起。

同治末年,因通化地处边陲,引起清廷重视,认为这里幅员辽阔,人口渐增,宜“添设州县”,“以系人心”。后来,金厂河金暴露,来此淘金的人因争夺采金地盘常发生殴斗,清政府为控制私垦和弹压所谓“金匪”,于1877年(清光绪三年)分怕岩东边地增设通化、宽甸、怀仁(今辽宁省桓仁满族自治县)3县。通化县治设于佟佳江(即浑江)北岸之头道江。隶属兴京府怕岩州。后改属兴京府抚民厅,辖境远及浑江、鸭绿江上游。金厂沟位于今通化市南,现称金厂,已设金厂镇,为镇政府驻地。清朝通化县设治前,因河中有沙金,时有流民私人禁区淘金,多春来秋去。在秋归时常发生抢夺械斗,清政府曾多次派员制止。所以说“金厂之名早于通化”。故而在当地有“先有金厂,后有通化”的俗语。意思是在通化县设治之前,就有了金厂这个地名。金厂名字出现以前,在金厂南有人开荒种地,称“二亩地”,故还有“先有二亩地,后有金厂”之说。

清朝封禁时期,有“流民”进入金厂沟淘金,亦有“罪犯逃入为匪”,因而“地面不宁”。清政府在此地设县时视这些边远地方为“不开化”的落后地区,认为此地是“顽民”、“盗风不息”,必须“怀之以仁德”、“广施教化”,以达到“抚辑阁阎,维系人民,以致淳朴”,潜移民风的目的。所以施以仁德,使之“通达开化”,即“消豆箕之煎,宜通化而安居。”故而清政府在设县时以吉祥祈福和文治武功之含义称谓“通化县”。通化之“通”,即有“贯通”之意,“化”者即“教化”也,就是要用“仁德”、“仁政”之类教化百姓,使之顺服,要通归王化,据此定名为“通化”。

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又由通化县析出临江、辑安、柳河3县。1909年(清宣统元年),兴京抚民厅晋升为府,通化仍为其辖县。

通化县设治的第二年,在头道江北岸修城,城墙以砖石为主,周围2公里。通化自城郭形成,历尽沧桑,饱经忧患,到民国初年,“因得山区资源丰厚之利,舟辑驮队之便”,形成了贸易集散中心,当时通化号称“东边道第一都会”。

1913年(民国二年),通化县隶属奉天省东边道,道尹公署设于安东。1928年(民国十七年),隶属于辽宁省。1929年(民国十八年),废除道制,直属辽宁省。

东北沦陷后,通化为伪通化省公署所在地,辖通化、辑安、临江等9个县,已渐形成一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1年6月1日,从通化县析出通化街,升为省辖市。通化市为当时东北21个省辖市之一,这是通化市、通化县分治之始。

1945年“八·一五”光复,9月通化市、通化县民主联合政府成立。1947年5月22日,通化市第二次解放,市、县合署办公,隶属辽东省。1948年7月分设通化市、通化县,月通化县迁至快大茂。1949年7月,通化县政府迁回市内北山。1954年8月,通化市、县第二次合署办公。1955年8月,通化市、县第三次分设。1959年3月通化市、县第三次合署办公。1962年6月,通化市、县第四次分设。1969年月,通化县政府驻地由通化市区迁至快大茂镇。1971年2月,通化专区改为通化地区。1985年3月,通化池区改为通化市(地级),从原辖区中划出浑江市。

(来源: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