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隐藏在居民区里的清代“特种部队”营地

“桃叶儿尖上尖,柳叶儿就遮满了天…此事哎出在了京西蓝靛厂啊,蓝靛厂火器营儿有一个松老三…”北京小曲《探清水河》里提到的这个传说就发生在京西蓝靛厂火器营里,那么这个火器营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为什么北京小曲会从这个地方衍生出来呢? 

今天就让小志带大家一同了解一下火器营这个地方的前世今生,相信大家就会有答案了。 

火器营队 京畿重兵 

火器营现如今是一个地名,但在清代,这里却是火器营八旗官兵合操、演武之地,清朝皇帝组建的一支专职制造炮弹、枪药和各种战斗所需火器的军队就驻扎于此,这个地方也因而得名。 

 

火器营旧址

火器营创设时间现无相当史料可以考证,有学者根据《清会典》等历史材料认为最早设火器营是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选八旗满洲、蒙古习火器之兵,另组为营。衙门设在东四牌楼西,营兵散居于城内各旗。至操演时,汇聚于安定门外教场,费时费力,且偶然走火轰鸣惊驾。 

现在火器营所处之地是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由管理火器营事务的蒙古都统色布腾巴勒珠尔奏请乾隆皇帝批准,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在京西长河西岸蓝靛厂另建外火器营,拨八旗满洲、蒙古鸟枪护军聚居,以利操演。火器营兵有鸟枪护军与炮甲两种,额定满洲、蒙古每佐领下鸟枪护军六人,炮甲一人,分内外二营操演,在城内的为内火器营,分枪、炮两营,在城外的为外火器营,专习鸟枪。内外二营,共有鸟枪护军五千二百多人(内有护军校、蓝翎长、队长各一百二十人,并有笔帖式十六人掌文移出入即军队调动记录),炮甲八百八十人,养育兵一千六百五十人(备补充鸟枪护军),三种兵总数是七千八百多人。内外火器营分别定时训练,除操演枪、炮之外,并操演步射、骑射及各项技艺,外火器营新建后原内火器营的鸟枪护军由内城迁往现火器营地区。 

 

火器营炮甲 

火器营专职制造炮弹、枪药和各种战斗所需的火器,也演习弓箭、枪炮技术,担负京师的警戒任务,因此外火器营的选址就要多方考量。由于清朝皇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西郊行宫度过,京城西郊之地必须陈以重兵。蓝靛厂东临昆玉河,北接颐和园,自是要冲。火器营营地建于此地,与西山健锐营、圆明园护卫营(三者统称京旗外三营)互为犄角,呈倒“品”字形阵势,对拱卫西郊行宫大有裨益。因为外火器营是沿清水河流向而建,故营轮廓极不规则。外火器营建成后,给我们留下的是这样一张图形:整座营房似一艘扬帆启程的航船,自西北向东南方驶去。北部正白旗和八旗档房的突出地如船舵,南部正蓝旗的关帝庙内的那根旗杆犹如高大的船桅。 

火器营作为清代军队中能够熟练使用火器的队伍,增强了清朝统治力量。据《清实录》和《方略》记载,火器营在其后对噶尔丹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火器营的建设对于清廷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军事实力和存亡。 

人丁兴旺 商贾云集 

外火器营在全盛时期营盘内住有官兵及随军家眷共计15000人,兼朝廷对八旗官兵施行恩养政策,他们的收入十分可观,当然也带动了火器营周边的商业发展。火器营紧挨着蓝靛厂,那是一座在明代就以制染料而闻名的手工艺小镇。镇上的西顶庙,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和四月初一至十五各有半个月的庙会。每逢庙会时,火器营的南门外街上就像城里一样热闹。旗人强大的购买力吸引不少山东、山西和附近十余村的商人、小贩云集营房内外,使蓝靛厂的集市更加红火。 

 

晚清火器营旧照 

清《天咫偶闻》一书记载:“麦庄桥又西为广仁宫,地名蓝靛厂。火器营驻此街衢富庶,不下一大县。”当时居民口碑云:“鲜酒活鱼蓝靛厂,…”。据《蓝靛厂商业街》一文介绍,蓝靛厂买卖商号针对火器营开设的主要有:运记碾坊(经营糟米加工)、张记剃头棚、德源成酱菜油盐店、万泰楼(经营香蜡杂货,供祭祖拜佛和婚丧嫁娶)、王记茶馆、永利斋糕点铺、烟袋铺、寿材铺及德丰聚杠房兼喜轿铺等,可见外火器营官兵是蓝靛厂买卖商号的财神爷。 

满族遗存 文化传承 

外火器营兴盛时期不仅在物质财富上留下了大量的史料,同时也在民族风俗上保留了珍贵的材料。外火器营城为长方形,南北长约四里,东西长约一里。营中修五条横街,将各旗营区相隔开。每营章京下设五个掰子,各负一档,分别负责政务、经济、户档、钱粮、营务。火器营中对士兵的管理非常严格,从文化、服饰等方面严格限制汉化,因此火器营作为一个较为封闭的空间很好地保留了满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早在1985年,火器营便有了北京市唯一一处的满族文化站,正是这个文化站,让旗营文化的火种得以保存。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满族文化站 

文化站长关慧英说起营房中流传的故事滔滔不绝:“火器营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比如《布库里雍顺的故事》《灵关塔与富二爷》《火器营的赛大姑》《满族人为什么穿花盆底鞋》《洋鬼子血染智慧海》等等。通过这些故事,你会发现,火器营不仅仅是打打杀杀这一类的事。《智取威虎山》里土匪们都会唱的那个小曲儿,就是从这儿传出去的。” 

这只小曲就是东北较为出名的《清水河》二人转,它原是出自于北京地区,后由东北地区改为二人转的形式。这首歌讲述了清末民初发生在火器营的一个爱情悲剧,也正是这首歌将这个承载了百年满族文化的所在地推向了大众的视野。 

现在外火器旧址,营区的周边界,主体街道,极少部分的老营房遗址尚存,最为显赫的是永山宅院,今为小学校。整座宅院由两部分组成,进大宅门,迎面为砖雕影壁。此时路分左右,达东西两院。进屏风门,西院有北房正厅五间,南房七间,房间建筑前廊后厦,院中宽阔。东院前半部南北各有正房,倒座五间,独西墙外有胡同一条,通宅第后院,院之北郊有房十五间,多为仆人、库房作用。整个宅院有人物园林彩绘近三十幅,其色调鲜艳,形象逼真。这座宅院也是火器营历经百年后留下的珍贵财产之一。 

 

今天的火器营营地 

今天的火器营一带早已不复当年士兵穿梭、商贾繁荣的景象,只有一排排整齐的房屋,仿佛依然可以看到当年建筑的严格规制。火器营周边保存了很多的历史文化遗存,除第一个满族文化站外,还有道教的碧霞元君庙、伊斯兰教的清真古寺和一座敬奉关云长的关帝庙,其包容和多元让人不禁称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北京市城市建设规划的实施,火器营旧址经过几十年的演变,北部成为空军指挥学院的院址,南部成为居民社区。 

现如今,焕然一新的火器营已经没有了正红大街、镶蓝大街等具有满族特色的地名,乍一看只是一片普通的民宅建筑。但漫步于相似的街道和楼房间,总有一种迷宫般的感觉。这里街巷胡同的规整和统一,都是这片土地历史的见证。 

(北京市方志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