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一湖一楼,都是盛世的见证

公元581年,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成都纳入帝国版图,终于结束了自汉末以来战乱、分裂与统一相交替的局面,并在唐代登上历史上繁荣的第二次高峰。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是文化与艺术的空前繁荣。从隋唐开始,成都进入长达600余年的大发展时期。

隋文帝统一全国之后,派四子蜀王杨秀出镇成都。杨秀大兴土木,对成都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改造。新建的隋城面积比原来的大城还大。原先的成都城“通广七里”,而隋城达到了“通广十里”的规模。城垣已距离城北的武担山不远,像一弯新月半抱着大城。至此,成都城又恢复了昔日“重城”的结构与规模。

 

隋文帝杨坚 

杨秀筑城时,就地取土,取土后的大坑因势凿成人工湖,位置在今市中心人民南路展览馆一带。传说有胡僧见此池曰: “摩诃宫毗罗”,梵语为广大有龙之意,故取名“摩诃池”。此后的数百年间,摩诃池(后世称为宣华苑)成为成都城中重要的游览胜地,众多文人骚客到此泛舟玩赏,留下不少吟咏诗篇。如唐代杜甫作有《晚秋陪严郑公摩诃池泛舟得溪字》诗,薛涛作有《摩诃池赠萧中丞》诗。唐时武元衡有“摩诃池上春光早,爱水看花日日来”,南宋诗人陆游有“摩诃古池苑,一过一销魂”的诗句。摩诃池在宋已变为小池,明代尚有保存,可惜因修蜀王府而填埋,最终消失殆尽,为后人留下无尽惋惜和绵绵思恋。 

 

昔日摩诃池位置 

杨秀还在秦代子城的东部建“散花楼”,取天女散花之意。散花楼是成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历代诗人吟咏颇多。李白《登锦城散花楼》诗叹道:“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甚至在《上皇西巡南京歌》中将成都的散花楼景色与西汉皇家苑林上林苑相媲美。到唐时,成都已是名楼林立,既有始建于战国晚期秦灭蜀后的张仪楼,也有隋时建的散花楼,还有唐代新建的锦楼、筹边楼、海棠楼等,它们交相辉映,见证了唐时成都城市的兴盛与繁荣。 

 

散花楼是成都古代四大名楼,原址在今天府广场东部。图为今天在百花潭江边重建的散花楼。 

(来源:成都方志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