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龙形拳、李家拳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化利用

一、龙形拳、李家拳的保护、发展现状

龙形拳,岭南拳术一大流派,传为少林五梅所传。据官方记载龙形拳是林合所创,由第二代弟子林耀桂发扬光大。起源于清末,从创立至今已逾120年,影响遍及惠州、南海、番禺、顺德、东莞、佛山、广州、香港、澳门等。2007年成立惠城区龙形拳协会。2009年10月,龙形拳龙形拳被列入“广东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小金口街道被授予“广东省龙形拳传承基地”,多次参与国内外“艺术节”与民俗文化活动,并取得不错的成绩。李家拳是广东土生土长的拳术,是广东五大名拳之一,系属南拳系派,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惠州志》记载,李家拳发源于清归善县鹅埔角火地村(现属惠城区河南岸街道米地村),创立于清乾隆期间,由拳师李义独创,距今已有267年历史。①特别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李家拳武术馆的开办,引起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极大兴趣和关注。但在1990年,该李家拳武馆被迫停办,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训练器材全部流失。从此,李家拳走向低谷,面临失传的边缘。尽管后来陆续有人出资带领李家拳弟子重新开馆,但由于场馆简陋,训练及活动经费困难,李家拳的推广仍旧面临困难。多年来,惠城区尽其所能予李家拳大力的支持,并多次向有关部门呼吁抢救、保护、开发李家拳,希望把惠州李家拳这一发源于本地的民间传统武术进一步发展。2013年12月,惠州李家拳入选广东省第五批传统教育、游艺与杂技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尽早解决场馆缺乏及经费困难等问题。如今,在惠州、河源、新会、佛山、深圳、东莞、香港、新加坡等海内外,李家拳广为流传。李家拳武术馆的事迹连连刊登在《惠州日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泰国《中华日报》、《中华武术》等国内外报刊杂志。

二、龙形拳、李家拳在乡村振兴中存在的“短板”

龙形拳、李家拳依托各种重要文体活动,取得骄人成绩。龙形拳参加省级比赛中,获一等奖的有人,获二等奖的有17人。但是,龙形拳、李家拳“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中,显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存在一些“短板”,主要有:

“第三代传人”林水旺在传授龙形拳(由小金口街道供图)

(一)文旅结合不紧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业是一项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文化活动。文化与旅游的本质属性决定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只有将两者充分融合起来,才能形神兼备、互融共进。

为活化龙形拳、李家拳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以带动拳法推广,实现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向众人推广龙形拳、李家拳文化的相互融合。为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当地政府要打破传统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化体系,开发和发展多元化的旅游线路和多种不同的旅游产品,促进旅游产品的换代升级,实现旅游产品由低级向高级过渡。其次,促进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基本要求,降低旅游产业发展成本,延伸旅游产业价值链,提升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再次,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要把龙形拳、李家拳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改革为引领,以创新为动力,激发拳法文化产业发展活力,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促进文化传承、交流、交融。最后,继续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拓展全域旅游空间,以更为优质的交通服务吸引游客的目光。

此外,还可以尝试通过举办特色文化节带动产业化发展,打造龙形拳、李家拳文化品牌。惠城区将对民俗文化进行商业化经营,大力开发集历史传承和时代气息于一身的文化产品,可以借助龙形拳、李家拳的拳术特点、套路功法特点,制作相对应的动漫、工艺品等,融合进西湖花灯博览会地方文化等,可将其打造成集文化、商贸、饮食、娱乐等元素于一体的文化盛宴,以此带动龙形拳、李家拳的文化影响力。

(二)打造全民健身品牌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武术越来越受市民欢迎,但与强身救国相比,目前人们看重的是它强身健体的功能。据协会统计,惠州现有武术馆40多家,习武人数有4万人左右,多为青少年和老年人。李家拳是岭南独有的南拳拳种,善养“形”“神”“精”“气”,锻造“健力美”,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对强身健骨,促进健康,增强体质,提高自卫能力大有作用。其套路既融合了北派之灵活脚功,又并重了南派之灵桥硬马,表演极具观赏性,为广大群众喜乐见闻,对于研究南北武术及东江一带民众的民俗文化和武技思想,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围绕本地特色,以龙形拳、李家拳为根基,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同时,开启“体育赛事活动+旅游”模式,实现体育事业和旅游业双赢发展,从而带动更多群众崇尚健身、参与健身,不断推进全民健身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新跨越,着力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此外,还能依托惠州市武术协会,掀起“全民健身,武动鹅城”之风。

老艺人表演龙形拳(由小金口街道供图)

(三)加大政府资金投入

龙形拳、李家拳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些年的发展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说场馆简陋,训练及活动经费困难,其推广面临困难。

为实现龙形拳、李家拳的推广、活化,政府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惠州市、惠城区两级政府要切实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规定,将龙形拳、李家拳的保护、保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用于旅游发展规划编制、旅游整体形象和精品线路宣传推广等,重点扶持当地特色旅游资源,不断吸引县民及周边城县游客,带动旅游发展。二是加大旅游项目申报工作。当地政府积极配合旅游等部门,做好旅游项目申报工作,并大力做好新农村建设、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专项资金安排使用与旅游产业发展相互衔接工作,为当地旅游产业发展争取上级资金和政策倾斜。三是加大旅游产业开发力度。坚持以市场化理念,积极探索旅游开发运作新模式,合力搭建旅游投融资平台,不断完善旅游业配套金融服务,加大旅游企业和项目融资授信支持力度,(下转第54页)目前,龙形拳、李家拳的活动仅限于上级领导检查、当地政府重要文体活动、重大节日庆贺。显然,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龙形拳、李家拳文化和当地的旅游产业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当地的旅游资源比较匮乏,龙形拳、李家拳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属于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别,分别受小金口街道办事处、河南岸街道办事处这两个保护单位保护,应该与当地的旅游相结合,提高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旅游项目建设存在着重资源轻内涵的现象,投向重点放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上,没有将龙形拳、李家拳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很好地开发为旅游项目。

(二)群众参与热情不高

武术运动发展至今,多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出现。由于经济和技术的发展、娱乐方式多元化,现代城乡人民都忙于各种经营,无暇练习拳法,而作为强身健体的传统经济运动的龙形拳、李家拳,显然已经很少能吸引年轻一代的兴趣。据龙形拳协会会长、传承人林文钦反映,龙形拳参加政府组织的活动,每个队员获得补助150~200元,且不说演出活动需要训练,扣除交通费、误餐费后队员收入甚少,依靠龙形拳演出活动无法解决吃饭问题。虽然龙形拳在英头村大多数老少爷们都会打,但参加龙形拳协会的会员只有10多个人。参加龙形拳协会的人都是凭着自己对龙形拳的深厚情结。大多数参加练习龙形拳的是少年学生,主要靠政府有关部门组织推动。诚然,两种拳法在推广上遇到瓶颈,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群众热度大不如前。龙形拳、李家拳的发展、推广,群众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若无群众,那便是空有表演而无人问津,也就无以得到传承与推广。因而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直接影响两拳法的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三)保护资金不足

惠州市、惠城区两级政府暂未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未建立政府财政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的长效机制,致使基层单位无经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影响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非物质文化保护、保存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保护、保存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据小金口街道反映,保留一支15人的龙形拳、麒麟舞两项省级非遗的传承队伍,每年需要投入经费80万元,单靠基层镇(街)的经费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很难落到实处。

(四)表演内容单一

龙形拳是攻击性较强的武术之一,最大的特点为集百家拳术之长,为己所用。龙形拳拳术有拳法13种,三通过桥、迫虎跳墙、单刀匹马、龙形摩桥、梅花拳等。棍法3种,四门挑打莲花双头棍、黄龙穿心棍、龙形回龙棍。据史料记载,李家拳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类:单练、对练和集体项目。单练的主要套路有:八卦拳、四星拳、三门拳、独脚连环拳、石尊、五形散手拳等。对练的主要套路有:铁尺对鲁针、耙头对单刀藤盾、单刀对樱枪、樱枪对铁尺鞭、鲁针对铁尺藤盾、拳对练、棍对练、空手夺双刀、条凳对双头棍等。集体项目的主要套路有:集体拳、双头棍操、沙刀阵、集体散手扇、麒麟群狮等。

龙形拳、李家拳本质上存在一个比较大的缺陷,是表演内容过于单一。在当今娱乐方式多元化、人们需要越来越高的精神满足的时代,龙形拳、李家拳单一的表演方式已经难以吸引众人眼球,难以满足群体的精神需求,迎来的自然是“自行灭亡”的危险,需要创新拳种的表演套路。

三、龙形拳、李家拳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化利用

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如何使龙形拳、李家拳成为振兴乡村的强大力量,是我们当下需要思考的一大问题。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得以延续的核心,乡村文化的复兴是大势所趋,我们应大力推进龙形拳、李家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留住乡村的“魂”,让龙形拳、李家拳发挥乡村振兴的价值。

(一)推动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世界上很多地区已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特色旅游业,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文化资源转为文化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反过来用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可以通过制定龙形拳、李家拳的发展规划,实现对其保护和潜能开发,在非遗保护和经济开发之间建立起平台。

米地村村民练习李家拳(由河南岸街道供图)

支持开发贴息贷款等适合旅游消费需要的金融服务,为旅游业发展提供融资保障。例如,加快龙形拳、李家拳等项目纳入惠州学院体育系公修课进程,扎实做好惠州职业技术学院龙形拳传承基地建设;建立全区非遗数据库,切实提高非遗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水平。

(四)创新套路

基于龙形拳、李家拳本质上表演形式单一的缺陷,创新新套路迫在眉睫。小金口街道认识到创新套路问题的重要性,组织对龙形拳等传统节目进行研讨,创新编排套路,节目不断增强民俗文化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新的东西往往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效果,而这些体验效果也正是吸引大众的关键因素。当然创新必须遵守的原则是不破坏原拳法的核心精神,应当在原有的拳种基础上加以创新。惠州市武术协会已经成立,可以通过团结各流派开展武术人才培育工作,发扬惠州的本土拳种,特别是龙形拳、李家拳,可以利用节假日和喜庆节日的时机,开展武术表演和培训活动,将创造的新的套路,在社会各界群众前展现,结合反响不断改进,并通过争取政府和企业界的经济支持,保障各拳种的生存与发展。

注释:

①《惠州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4309、4310 页。

(作者:傅茶生 单位: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来源:广东省情网 《广东史志》2018年第5期)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