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长城的一座座墩台由谁修?看宜黄人谭纶如何挫败进犯

长城墩台由谁主修?

到过北京八达岭长城的人都知道,长城上隔不了几百米就有一座跨墙墩台(又称敌台、敌楼)。这墩台有两层,底下有门进去,里面可住人,墙上有几个窗户,顶上有垛口和瞭望孔,可以打枪射箭,具有军事防卫功能。

那么,这墩台是谁主修的呢?它是江西人谭纶创造的,也是谭纶主修的。

谭纶(1520-1577),字子理,号二华,江西省宜黄县谭坊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兵部武库司主事,南京兵部职方司员外郎、武库司郎中,浙江台州知府,浙江按察副使兼巡海道,浙江和福建布政司参政,福建巡抚,四川巡抚,两广总督兼广西巡抚,蓟辽总督,太子少保、兵部尚书等职,是明代抗倭名将和军事家,与戚继光、俞大猷齐名。

那么,谭纶是怎么想到创修墩台的呢?

台州改造旧城墙

原来,嘉靖三十四年(1555)十月,36岁的谭纶来浙江台州担任知府。看到台州城墙修得低薄、简陋,倒塌较多,远不能适应防倭作战的需要,再者城墙上又无遮风挡雨之所,士兵戍守非常艰苦,谭纶就决心加固城墙,改善戍守条件。于是他在改造旧城墙的过程中,部分地改变了原有城墙的形制、结构,将其加宽加厚,四周用青砖包裹,中间用泥土夯实,并创造性地在城墙上兴建了13座二层空心墩台,给士兵创造了居住、瞭望的戍守之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这墩台与城门、城楼、瓮城彼此联络,前后呼应,互为犄角,共同构成了一个拱卫台州府城的城防体系。凭借着如此坚固的城墙,谭纶指挥台州军民先后几次击退倭寇对台州城的进攻,确保了台州府城的安全。谭纶离开后,戚家军也以台州城为据点,策应浙、闽沿海防守,屡败倭寇,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设墩台、加固长城,巩固蓟辽边防

隆庆二年(1568)三月, 49岁的谭纶被提任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蓟辽总督。蓟辽总督的辖地为明代北方9个边防重镇中的蓟州镇和辽东镇。其中蓟州镇位于北京东北郊,是京师门户,拱卫着京师和明朝皇帝的陵寝,战略地位较他边尤重。蓟辽防守区域东起山海关,西至黄花镇,东西相距2400余里。嘉靖年间,因武备废弛,边防空虚,蓟州镇受到蒙古鞑靼和兀良哈部落的双重威胁,鞑靼骑兵多次攻破蓟州镇。在辽东方面,随着嘉隆之际建州女真三卫的崛起,加上东有兀良哈部落为患,军事形势也开始不断恶化。谭纶就是在这种边境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出任蓟辽总督的。谭纶不怕困难。上任伊始,便马不停蹄地巡视各路主、客官军,实地察看各处的边关要塞。经过近1个月的巡查,他对蓟州的防卫情况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蓟州一线的长城,嘉靖间虽然也略经修整,但并未修筑墩台,加上修得低薄,倒塌又多,有的地方“高不足以距跛羊”,根本无法抵挡鞑靼骑兵的进攻。谭纶分析了蓟州历年来失事的原因,认为关键的一点是要设法防止敌人的“倒取”。所谓“倒取”,指的是北方各部在进攻时,派遣少量人马从悬崖峭壁间攀越长城,侵入边内;长城上的守军和各路援兵不知内犯之敌人数不多,见到边内出现敌人,便以为已经破边,纷纷望风而逃,使敌人得以从容拆除长城大举深入。

为了挫败敌人的“倒取”,不给鞑靼诸部以可乘之机,根据台州的成功经验,隆庆三年(1569)正月,谭纶向朝廷上《增设重险以保万世治安疏》,提出了建设墩台、加固长城的主张,得到朝廷的批准。谭纶原计划无论地势缓冲,不分通马通步之路,沿边12路均予筑台,每路大约建300座,共计3000座,在3年内完成。后来,又考虑到明政府的财政状况,经过亲自勘探,分别地势夷险,改为专扼通马之路,减少筑台数量。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虏之难当,惟在于马,若先制其马,其技已穷,无能为。”“七八百座,可将马路尽引扼塞,一千以外,即无遗渗。”“若供我台得成,真可保百年无事。”对墩台“扼马”寄予重望。

在蓟北修墩台,如果请人修,每座要500—700两银子,地势险峻的地方,要1000两甚至更多。为了节约经费,谭纶组织蓟北守边的10万主、客官军修筑。他划分地段,规定250个士兵修筑1座墩台,每座墩台给官银50两,作为工料犒赏之费。工程完成后,要进行检查验收。质量上上等,奖银50两;质量上等,奖银40两;质量中等,奖银25两。后来考虑到犒赏银“失之太少”,增至100两。另外,召开幕府会议时,宴赏也有差别。墩台修筑质量最好的列坐堂上两楹,次者列坐堂下周围的走廊,再次者列坐门口,末等殿后者坐门外。诸将看到这样分等次奖励,谁也不甘落后,“人人争先,竞求壮丽”,墩台修筑质量都达到上等,没有中等之作。隆庆五年(1571)八月,3年不到,就完成墩台1017座。这项重大工程,朝廷仅费银10余万两。“如以工力计”,可当银120万两。

此外,长城也得到了加高加固,四周用砖石包砌,创造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从此,在东起三海关,西至镇边城的2000余里的边防线上,“楼堞相望,二千里声势相援”。长城墩台是以台州墩台为蓝本的。它比长城高出一倍,四方广12丈,内可容纳50名士兵戌守。无事时,守墙、守台士兵都住在墩台内,轮番守望,一遇有警,则守墙者出守其分守之地,守台者专门打击聚攻的敌人。因墩台高约3丈,敌人的钩杆无法发挥作用,而台上预置的佛郎机、鸟嘴铳又可射击远处来犯之敌。敌人的弓箭至多可射50—60步远,用来攻击墩台,基本上毫无用处。因此,敌人的大队人马在短时间内是无法攻下墩台的。即使有少数敌人从险要处翻墙而入,面对坚固的边墙、墩台,终将束手无策。墩台的建成,达到了谭纶提出的“以守则求必固”的目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认为墩台之建,“乃策之最得者。”现在,在八达岭长城抢险加固保护工程中,发现了一块明隆庆三年(1569)修长城的题名碑,上面刊刻着谭纶等17位著名官员的职务和姓名。这就是谭纶当年加固长城的明证。

由于谭纶采取了一系列整治边备的有效措施,改善了防御态势,使蓟州、辽东二镇明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有力地巩固了蓟辽边防。在此后的历次边境战争中,谭纶指挥军队取得了一些重要战果,掌握了防御主动权。

保卫边防  屡克顽敌

万历元年(1573),朵颜部酋长董狐狸与其侄子长昂进犯喜峰口、桃林口、义院口、窟窿台、大毛山、小河口等处,时任兵部尚书的谭纶命镇守蓟州、永平、山海等处的戚继光出击,把他们一一打败。

万历三年(1575)二月,董狐狸、长昂又共逼长秃(长昂的叔父、董狐狸的弟弟)进攻董家口关城。谭纶指挥戚继光等兵分两路,从榆木关、董家口同时出击,活捉长秃。董狐狸、长昂无可奈何,只得率亲属300多人前来投降,请求释放长秃,恢复与明朝的通贡互市关系。

在辽东,万历二年(1574),谭纶命名将李成梁直捣建州右卫叛将王杲驻地,毁其巢穴,并消灭了掠夺沈阳等地的泰宁部酋长炒花部众,保卫了边境安宁。由于谭纶帅边,防守严密,屡克顽敌,故被朝廷视为“矫矫虎臣,腹心干城”。

如今,时间过去了几百年,历史的烟云早已散去,谭纶当年所建功业亦难以寻觅。但是,他当年主修的墩台还有不少圪立在长城之上,诉说着他当年的智慧和用心。

  (抚州市政协文史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