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点、快速、不堵车……便捷舒适的地铁是上班族出行的优选。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江苏全省地铁建设迎来空前盛况。据悉,南京、苏州、徐州、常州、无锡等多个地级市已开通地铁,共计20条线路。在此基础上,全省将实现全年29条线路在建的盛况,其中,15条在南京。年内还有6条地铁线路开通,分别是南京两条,苏州、徐州、常州、无锡各一条。值得一提的是,全省首条“无人驾驶”线路将于今年6月在苏州诞生。江苏地铁建设可谓“开局就是冲刺”,全力为交通强国贡献出江苏力量。
回溯到100多年前,你知道,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端在哪里吗?这其中有着怎样有趣的故事?
1909年,南京城内就出现了城轨,民间戏称其为南京最早的“地铁1号线”,南京人也称其为“小火车”,它是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端。据称,它是为中国最早的世博会——“南洋劝业会”打造的配套交通设施。最初命名为“宁省铁路”,后改称“江宁铁路”,民国时期称作“京市铁路”,南京解放以后更名为“宁市铁路”。
小火车把中国送进了共和
时光已经流逝百余年,当年南京下关至城内尚无汽车运输,仅依靠人力和畜力,交通极为不便。为筹建南洋劝业会,时任两江总督端方,奏准清廷动用藩库白银40万两,修建下关至中正街(今白下路)铁路,时称“宁省铁路”,于光绪33年(1907)10月动工,宣统元年(1909)通车,俗称“小火车”。宣统三年(1911)改称江宁铁路。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带着新年的喜气,由上海乘沪宁铁路火车抵达南京,改乘“小火车”直达“国民政府站”,进入总统府,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在下关火车站孙中山作了短暂停留后,乘坐小火车直抵两江总督署所在地东箭道车站。
这一天,小火车沿途的街面店铺都张灯结彩,充满了喜庆。在东箭道的车站下车后,孙中山换乘一辆蓝色丝绸绣花马车,从东门进入总督署。当晚,在总督署的大堂暖阁宣誓就职,而他的办公室就设在原两江总督署西花厅。为什么要选择乘坐小火车呢?不仅因为小火车方便快捷,还因为小火车相对更加安全,要拦截火车,绝非易事。据说当时反对派以为孙中山可能会走同样直通总统府的江宁马路,因此,他们就在城北埋伏下杀手,准备行刺孙中山。没想到孙中山却选择坐小火车进城,并且一路上军警密布。进入市区后,市民更是夹道欢呼,争相一睹大总统的风范,杀手根本无暇下手。就这样,小火车把中国送进了共和时代。这条铁路,1928年更名南京市铁路,亦称“京市铁路”,收归官办。1936年向南延伸,穿过白鹭洲,从新辟雨花门出城,至中华门车站与京(宁)芜线接通。1958年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南京市政府决定予以拆除。
和今天的南京地铁1号线相类似,民国时期的“小火车”也有“南延线”,一张70多年以前的拆迁布告,见证了“南延线”开工建设的历史,现照录于后:
当年拆迁之迅速,工程进展之快超乎想象,这恐怕与其时情势,还有工程所涉及的地区还是大片农田、棚户,拆迁难度较小,再加上当局不顾民生,大多是强制命令不无关系。南延线的贯通,预示南京小火车兴盛时期的到来。然而,好景不长,抗战接着爆发了。
“时刻表”背后的密闻
1948年印制执行的时刻表,看似普通却存世甚少,现今已经难觅到,其正面左边是“京市铁路行车时刻表”,下方注有“中华民国三十七年七月一日起实行”字样,右边是铁路线行驶路线图。背面则是全线各站下关至中华门之间,上下行各车次运行时间。
围绕这张时刻表,还有一个鲜有人知的趣闻:这种时刻表当年售价多少呢?是每张5分。因为这条线路是南京城南北交通大动脉,运输繁忙,乘坐的人很多,拥有一张时刻表自然会感便捷,因此,发行以后,市面上十分抢手,常常是一表难求。国民党南京市执行委员会,以工作需要为由,张口就向京市线铁路管理处函索多份,按常理这不算难事,也不太过分。谁知,时任处长黄比瀛却并不买账,他以节约为由,让手下以“成本过高,数量有限,系发售性质,特赠二份”,予以搪塞。
这个黄比瀛并非等闲之辈,美国西北大学法科毕业,原本市长马超俊的机要秘书,正是由市长推荐而担任这个要职。黄比瀛真那样洁身自好,处处从公家利益着想的吗?非也。从当时员工按铁路部门规定,申领“免票”的记录就不难发现,黄本人以及夫人享受免票的次数,在全路员工中是名列前茅的,黄太太每个月都要在南京、上海之间往返数次。
时刻表背后的故事,只是一个缩影,国民党内部山头林立,派系纷争的现象,由此可以略见一斑。
事故频仍 举步维艰
南京沦陷期间,京市铁路落入日本人的魔掌,成为为丑恶战争服务的工具,没有任何投入却疯狂使用,设施遭受严重破坏。抗战胜利以后,当局投入资金予以修复,才使铁路正常运转起来。一段时期,它成了首都一个重要“窗口”,各地民众乘坐小火车,也是来京旅游的一项内容呢。上海不少大学前来联系,组织学生参观和乘坐。
京市铁路地处京畿,贯通京市区南北,起讫于下关与中华门,每日过往旅客达数万人之多,并与京沪、江南两路联轨办理军运、客运、货运。该铁路不仅为本市区唯一的重要交通工具,亦为转京沪与江南两线之枢纽,使命至为重大,全路正支各线共长22公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资金、体制、时局等诸多因素,它的经营举步维艰,陷入困难境地。
1947年5月7日,南京新民报文章:《一日千里劳而无功 市郊火车每况愈下》,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的状况。“每日乘客5.6万或近10万,每天买票的只1万左右,没有秩序。路局本身组织不严,是京沪路附属品,主要是便于该路的货物联运。这条路主要是靠客运,每日三百万收入,一月九千万,薪水就占六千万,亏得一塌糊涂。政府补贴1万万5千万还不够,员工有260人,员工反映,京沪路收票底薪50,我们只30……”
路政失修,管理混乱,员工待遇差,导致事故频仍,打架斗殴时有发生,常见南京报端。1947年5月26日,中山东路道口,公路局一辆建筑机械与小火车相撞;时隔4天,常府街道口,国防部一辆军用吉普车撞断栏杆冲进铁道,正好与行使此地的火车相撞,冲出近百米,车内司机当时被吓昏;1948年10月11日,有个叫方延庆的17岁青年,坐火车途经金川门,不幸跌落车下,被火车压死,此事还惊动了时任国防部预备干部局长的蒋经国。
珍贵的“交字1号令”
南京解放,百废待兴,南京市军管会的首要任务,就是稳定全体市民的情绪,尽快恢复生产和各项经济活动,安排好老百姓的生活。南京是1949年4月23日解放的,时隔不过几天,军管会就针对当时南京城的贯通城市南北的“主动脉”——京市铁路线,发出了“交字第壹号”命令。
命令的事由是,任命金恒为京市铁路管理处军代表,在军事管制时期,代表本会在该处进行军事监督及办理一切接管事宜。命令首先肯定所有人员照旧供职,安定员工的情绪,并对所有员工提出严格要求,同时公布了奖惩制度。命令的落款是:主任刘伯承,副主任宋任穷。由于时间短促,各项工作还来不及跟上,命令使用的仍然是旧历,沿用的还是旧式印鉴,时间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印章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关防。
令人称奇的是,京市铁路珍贵史料中的这两张布告,“南延线”征地布告和解放后的南京军管会布告,皆为1号令。前者为京市铁路走向兴旺的预兆,后者则是京市铁路走向衰亡的信号。自此,南京小火车便获得新生,投入到人民的怀抱之中。
作者简介:谷万中,1948年出生南京,就职于南汽。退休后一度在南京市档案馆帮助工作,曾经参与南京地方志《施政篇》的编纂。平生喜涂鸦,自1992年始,陆续发表大、小“豆腐块”,散见大公、新民、金陵、扬子、快报、中国档案报等报刊。参与电台、电视台活动,还以“老家在顾楼”网名,在南京“龙虎网”、“西祠胡同”等辛勤耕耘,弘扬正气。近年,更跻身秦淮人文学会,参与南京故事写作。
(文章来源: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