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苏州一条与生活之美息息相关的小路——带城桥路

双塔街道位于姑苏古城东南角,是春秋时期吴国王宫“子城”所在地,人文荟萃,底蕴深厚,有“天堂里的书房”之称。

辖区纵横交错的一条条街巷,就是遗韵千年的历史文脉。徜徉在街巷里弄,听一篇前世今生的故事,忆一段诗一般的如歌岁月,无论你是苏州人亦或是远道而来的游人,都可以在娓娓道来中品味一段心路历程。“街巷新声”专辑中,我们选取了街道百条历史文化街巷,细致整理成集,悉心分享给市民朋友。

带城桥路是苏州城区南部的一条南北向街道,北起十全街,正对带城桥,南至竹辉路,路长595米,沥青路面。带城桥路原来的名字叫带城桥弄,因为路北端一座叫带城桥的古桥而得名。

带城桥位于带城桥路北端与凤凰街交接处,跨第三横河,取河如玉带环城之意。据说这座桥始建于唐代。南宋嘉泰元年重建,为石基木梁单孔平桥,后来又经历过多次重建。1955年重建,改为浆砌石拱桥。1981年再次拓建,保留原拱,两侧加钢筋水泥预制板梁,人造石漏花桥栏。1999年、2007年再改建拓宽,现在的带城桥长9米,宽30米,跨径6米。

 

关于带城桥,尽管记录的名字来自谐音“戴城”,但在民间百姓的口口相传中,带城桥却与西施有关。这是一个非常凄婉的故事。

话说两千五百年前,吴越争霸。越王勾践为了打败吴国,派美女西施来到吴国,迷惑吴王夫差,窃取情报。夫差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又是建造姑苏台,又是建造馆娃宫,整天玩花赏月,鸣琴赋诗,把国家大事丢在脑后。最终,越王勾践借机打败了吴国,“间谍”西施居功至伟,而吴王夫差成为了又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典型。

有人说吴国被灭后,范蠡载西施泛五湖而去,有情人终成眷属;又说范蠡后来跑到了湖北去做生意,倒卖粮食,成了大款。范蠡成了大款可能是真的,但西施的命运可没有传说中这么好。越国的大臣们认为她是狐媚君王的红颜祸水,有可能再把勾践迷倒,万万不可留。于是他们和王后商量,又或者是在王后的授意下,乘勾践还无暇顾及时就把西施装进口袋从桥上沉入河里。一代美人西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于是也就有了“袋沉桥”。

这个故事看似传说,竟然还有些证据。据传时隔不久,著名的大作家墨子就写了一篇文章,其中写道:“西子之沈,美也”(这里的“沈”通“沉”)。意思是说,西施之所以被沉到河里,是因为长得太美的缘故。所以,人们为了纪念西施,就把这座桥称为“袋沉桥”。久而久之,“袋沉桥”就成为了同音的“带城桥”了。据考证,带城桥这三个字最早见于唐人陆广微撰写的《吴地记》中,也就是说,演变成现在写法的“带城桥”,至少是1200年以前的事了。

又据南宋范成大所撰写的《吴郡志》记载,当年吴国有三座名馆,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国宾馆”,分别是昇月馆、乌鹊馆和江风馆,其中的昇月馆就在带城桥东侧,乌鹊馆则在如今南园宾馆西面的乌鹊桥边。位于当年两大名馆之间,南园宾馆或许在2500年前就“注定”将成为苏州的国宾馆了。

 

说回带城桥路,这里除了古桥,也曾有过许多古迹遗存。比如10号的章宅,百年大厅的梁柱上有纱帽翅,庭园有湖石假山小桥等,可惜已毁;13号原来是长寿庵,现作民居。当然,更别忘了著名的网师园就在隔壁。

带城桥路南端与十全街相交的地方,有片小小的广场。说是广场,其实也就是个能停下二十几辆车的停车场。紧靠停车场的玉石(南红)交易市场几年前也红火过一阵子的,现在成了底楼开着陕西饺子铺的一座宾馆,稍显冷清,还不及旁边一家叫“聚兴记”的苏式面馆来得热闹。

记得在走过的街巷中,已经不止一次提到过面馆了,吃面对苏州人来说,已经远不是吃食这么简单,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态度。就像“聚兴记”创始人王旭明所说:吃面,苏州人是认真的。

“苏州人讲究不时不食,一只苏式老法头“糟钵头”里,从糟鸡糟鹅糟虾到糟毛豆荤素齐全,就是是苏州人的夏令美食。元代倪瓒《云林堂饮食制度集》里,就记录了糟油、糟姜、糟笋的制作方法。我专门请了苏式面“老法师”挖掘传统技艺,特别推出老翻新苏式糟面。苏式糟面吊汤特别吃功夫,是普通高汤的一倍以上。”

所以无论“带诚”二字从何而来,这里始终是一条与生活之美息息相关的小路,姑苏的美景、美人、美物、美味,灿然入眼、悄然入心。

  (来源:“方志苏州”微信公众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