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最长、最先、最多…… 一代宗师柳诒徵的文化之“最”

柳诒徵(1880~1956),字翼谋,号知非,晚年号劬堂,亦号龙蟠迂叟。清光绪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880年2月5日)生于江苏省丹徒县(今镇江市),世所公认的一代宗师。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古典文学家、书法家、图书馆事业家和爱国主义者……著名历史学家、中国思想史研究专家、原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副校长蔡尚思(1905~2008)在81岁时,撰文《柳诒徵先生之最》,无限敬仰地一口气列举他的诸多之“最”:担任大图书馆馆长时间“最”长;编出大图书馆藏书总目“最”先;培养出来的文、史、地、哲各门乃至自然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最”多;编著新型历史教科书“最”早“最”多;他的大学讲义《中国文化史》等传授“最”广……

博雅宏通,风骨流芳 

5岁时,父亲病故,自幼从母亲诵读四书五经、《孝经》《尔雅》《周礼》,以及古文、《古诗源》、唐诗等,令少年柳诒徵打下了坚实的国学基础。

17岁时,他考中秀才。23岁时,他来到南京受业于江阴缪荃孙(1844~1919,与赵尔巽、张謇、王壬秋被誉为清末民初四大才子)先生门下。柳诒徵先在缪任总纂的江楚编译局手下工作,后又就读于南京钟山书院、三江师范学堂受教于缪师。名师出高徒,在南京的学习,使柳诒徵的学识更上一层楼,并且开阔了眼界,接触新思潮,学术思想日趋成熟,踏入博雅宏通之大境界。

柳诒徵著有《中国文化史》《东亚各国史》《中国教育史》《国学图书馆小史》《中国版本概论》等,据说他撰著时竟不假思索而振笔疾书,不加涂改;作诗也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而妙笔生花。

1922年,梁启超在东南大学讲授《先秦政治思想史》,对柳诒徵就很赞赏,赠联曰:“授人以虚,求是以实;所见者大,独为其难。”

柳诒徵不但满腹经纶,而且以德立身,在大是大非面前毫不含糊。1942年,当中华大地尚未驱走侵华日军之时,蒋介石却要成立什么礼乐馆,想借助柳诒徵的德望,请其主持。柳毅然以老弱为辞。蒋又让其秘书长、柳之弟子陈训慈的兄长陈布雷出面斡旋,柳诒徵毫不留情,依然谢绝。次年,又想延请柳诒徵为国民党训练团中央高级班讲课,他仍然称病力辞,皆见其德行高卓。

1956年2月3日,柳诒徵于上海辞世。时任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由于平生布衣蔬食,身后仅遗一床一桌,而书有10余箱。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上海图书馆在柳诒徵逝世时挽联曰——

 

史学最精通,教导有方为第一 

做为历史学家,柳诒徵不但有诸多开山之作,而且以其知识培养出诸多杰出人才。

柳诒徵长期任教南北名校,而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有11年之久,而后北上任东北大学教授,再任北京女子大学教授,赴浙江大学讲学,又任中央大学历史研究导师……

 

柳诒徵信札

他讲授历史,自编教材。1901年,他在南京江楚编译局担任编辑时编成《历代史略》,于次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新型历史教科书,犹如今日之通史简编。他的大学讲义《中国文化史》,是我国文化史的开山之作,史学大师蔡尚思钦佩地说:“解放前各种中国文化史无不滥觞于此。”1916年起,他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就编出了《东亚各国史》,含《日本史》《朝鲜史》《印度史》《北亚史》《南方诸国史》《南洋群岛史》的一套大学世界史的教材。他编写大学历史教材之早之多,令我国近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改革者李瑞清,也惊叹其为“大教育家”。

柳诒徵是建筑学家茅以升小学和中学的国文、历史老师。据茅以升回忆——

“柳先生讲课时声如洪钟,目光四射。讲课深入浅出,层次分明,并且主题鲜明,用语生动,使人听得入神,津津有味,而且系统性强,容易记忆。后来有人形容先生在大学讲课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目光炯炯,长髯飘拂’。”(茅以升《记柳翼谋师》)

柳诒徵在大学任教文史地部,授课时,连文法理工诸科学生,不论选读与否,也都趋之若鹜,课堂不但座无虚席,还挤得水泄不通。

柳诒徵讲课,着重根本,讲究实用,触类旁通,卓有见识。其弟子历史学家郑鹤声回忆说——

“柳先生的教学方法,以探求书本为原则。他讲中国史的时候,……仅就一朝大事,加以剖析,而指定若干参考书籍,要我们自动去阅读。”“读了以后,要把心得记在笔记本上,由他详细批阅。这种笔记,少则一本,多则数本;由他老人家逐字逐句的阅看,并加眉批。”“他要学生平时以阅读正史(二十四史)为主,并经常从正史中出许多研究题目,要我们搜集材料,练习撰作能力,由他评定甲乙,当为作业成绩,并择优选出在《史地学报》或《学衡》上发表。这种治学的方式……促使我们养成一种严谨笃实的学风;使我们一生受用不尽。”(郑鹤声《记柳翼谋老师》)

柳诒徵在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授课时,两江总督端方派幕友梁鼎芬至各学堂视察,梁鼎芬乃遣左全孝听柳之课。左听后说:“所有各校教师,以柳诒徵为第一。”

在柳诒徵等师长的言传身教之下,众弟子茁壮成长,在众多领域开花结果,既有社会科学,又有自然科学,硕果累累。如王庸、缪凤林、向达、郑鹤声等历史学家;我国现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先驱之一陆维钊;与北京大学的王力合称“南北双璧”的张世禄;中国现代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中国人口地理学开创者胡焕庸;中国土力学学科的创始人和倡导者、中国近代桥梁事业的先驱茅以升;生物学家、神经解剖学家欧阳翥;被孙中山誉为“辛亥革命三童子”之一的传奇人物盛成 ……柳诒徵学生的杰出,不但一般的众多,而且多是各个领域的领军人物,上个世纪30年代先后任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教授的林公铎钦羡地说:“翼谋先生培养出的大批人才,实为我和其他专家所莫及。”

 

柳诒徵作品

耕耘图书馆,“三大功绩”为人记诵 

柳诒徵长期担任图书馆馆长。1927年夏,始任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馆长。该图书馆,前身为江南图书馆,后屡次更名,直至南京解放后,1950年定名为南京图书馆。1937年,日本侵略军大举犯我中华。12月初,南京岌岌可危,柳诒徵最后亲临图书馆。此后,飘泊八年。1946年,复回南京,继任图书馆馆长。作为图书馆长,柳诒徵有三大功绩:

第一,编藏书总目,为全国之先。他在上世纪30年代主持编成的《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总目》,是我国第一部图书馆藏书总目。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蔡尚思无限感慨地说:“我国在解放后三十六年之久的今天,也还未闻有大图书馆编出此类完整的图书总目。”(蔡尚思(《柳诒徵先生之最》)此外,他还著有《国学图书馆小史》《国学图书馆概况》等。

第二,制借阅新规,有开创之功。图书馆的功能,便是收藏和借阅。借阅的功能,一般便是在馆或借出阅读,至今仍循此规。柳诒徵为远地来馆读者、特别是一些潜心苦读的学者着想,制订出《住馆读书章程》,规定凡外地读者前来,可住馆阅览,只要交纳一定费用,就可以供给食宿,使能长期研读。而对那些专心致志于研究的读者更见优待,甚至可免费供应。此举并无前例,至今亦为鲜见。1934年,青年蔡尚思为著作巨著《中国思想史》,计划要遍读历代文集中的思想史料,发现这家国学图书馆是全国唯一的一家可供住读的图书馆,就来此住读。

柳诒徵对他大开绿灯,还对阅览室人员说——

“我们必须尽力支持他。他的贡献也等于我图书馆的贡献。别人借阅图书是有限的,不还不再出借;对蔡先生借阅图书是无限的,即使一天要阅10部、20部或者更多的数量,你们都要到后面藏书楼把书搬来供他使用。搬上搬下,虽很费力气,却不要表示不耐烦,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这一读便读了一年。告别时,蔡尚思深表感谢,柳诒徵却幽默地说:我倒要大大地感谢你呢,是你把馆藏图书一页页地翻开,把书里的蠹虫弄死或赶跑了。

 

柳诒徵信札

第三,历战火劫难,有护书之功。柳诒徵曾说:“我视图书馆重于自己的家,重视馆藏图书甚于自己的家产,爱护无微不至。”国学图书馆历经两次重大劫难,见其爱书爱国之心。

一次,日寇侵华,馆藏面临劫难。柳诒徵先将宋元精刊本、稿本、精抄名校本及其他罕传善本共装10箱,继之又将珍藏之丁氏旧藏、武昌范氏旧藏善本及其他旧存新增之佳本,分装100箱,都运迁朝天宫地库保存。后又将馆藏丛书和地方志书3.6万册用木船运送至苏北兴化的罗汉寺、观音阁和盛庄收藏……如此,则使馆内大部分图籍,特别是善本佳本得以保存。

另一次,则是蒋介石败退台湾,垂涎馆藏,极欲运走。

“师(指柳诒徵)之拒绝国民党迁运出省之乱命,解放后又回安置安全地库之善本书,以完整之馆书并归新建之南京图书馆。”(陈训慈《劬堂师从游脞记》)

学子仰止,学者钦羡,非一代宗师柳诒徵莫属矣!

  (来源:“方志江苏”微信公众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