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成都宽窄巷子:融进老成都文化 融出新城市休闲

4月20日,谷雨。淅淅沥沥的雨水浸润了成都宽、窄、井三条巷子,湿漉漉的青石板印上了来来往往游客的足迹,也见证着老成都文化与新城市韵味的相互交融渗透。

位于成都市中心的宽窄巷子,由三条平行的巷子和四合院落群组成,与大慈寺、文殊院、水井坊并列为成都四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自2008年开街至今,宽窄巷子接待游客总量接近两亿人次,吸引了数百个特色商家落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会客厅”,融进了老成都文化,也融出了新城市休闲。

 

传统文化打底 还原成都慢生活 

“咚!咚!咚!”没等睁大眼睛的游客反应过来,石长斌已迅速把一碗四川民间特色小吃“三大炮”递到游客面前。石长斌是在宽巷子茶马市井小吃区负责制作三大炮的专业师傅,他告诉记者,制作“三大炮”时有声有色的表演颇受游客青睐,这里经常被围得水泄不通。

经历了若干次天府文化与外来文化融合振兴的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在这里,45座川西民居老院子,汇聚浓郁的文化风貌与缤纷的商业形态,一院一景,“最成都”的院落生活如画卷般铺开。

宽巷子11号“恺庐”,被网友称为“最成都”的老建筑,川西风格的青砖门墙上嵌入中式石匾,匾上用大篆一反常规从左至右阳刻“恺庐”二字,既体现了传统民俗,又颇具“洋味儿”。

窄巷子30号院墙外的墙壁上至今还保存着清代留下的“拴马石”,是八旗人家世俗生活的缩影。如今,“拴马石”拴上了一匹浮雕的青铜马,成为海内外游客最喜欢的留影点位之一。

“宽窄巷子十余年的发展根植老成都文化,再以此为延伸呈现多种体验场景。”成都宽窄巷子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冉红山说,宽窄巷子修复性改造之初,邀请了成都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专家,共同梳理宽窄巷子的文化精神,所以宽窄巷子保留了老成都的城市历史、生活记忆,是彰显“天府文化”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城市IP。

 

新老商家交替 丰富消费场景 

4月20日上午8点,宽巷子17号老茶铺——可居飘出阵阵茶香,经营者肖烈沏上一壶春茶,等待客人光临。“我们专注做清茶体验,茶文化与宽窄巷子的气质很契合。”肖烈说。这家在宽窄巷子开街时首批入驻的商铺,近年来打造“24节气茶会”,促进了人气和消费的提升。

在宽窄巷子,无论是可居这样的传统体验场景,还是相对时尚的新体验场景,都以呈现“慢”生活、塑造故事化为主,让人的消费与多元化场景进行有效互动。数据显示,2018年游客在宽窄巷子街区的消费总额达3.84亿元,有效消费人数393.3万人次。

落户窄巷子仅一年多,三联韬奋书店已是成都知名“网红”打卡地。书店入口的走廊两侧,挂着陈寅恪、钱钟书、杨绛、傅雷等人文大家肖像简介,受到大量文艺类游客青睐,它满足了游客对文化追寻和旅游纪念的双重需求。“成都是中国书店之都、文化高地,也是三联书店在北京之外落户的首选。”书店经理胡晓燕说,三联韬奋书店在此落地可以吸引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文化和文创青睐者。同时,推出的24小时不打烊模式提供了深夜阅读空间,汇集的文创产品多嵌入冰粉、醪糟、竹编等四川元素,这也是书店成为窄巷子一个旅游消费热点的原因。

冉红山说,近两年,街区成功引入诗婢家、三联书店、眉州东坡等优质品牌,分阶段完成了在营20家院落业态升级。2018年升级后,街区的文创零售占比达37%。当前,宽窄巷子汇聚了艺术场景、民俗生活体验、川茶川菜、特色文创等“院落式情景消费街区”,让游客能够真正停下来感受慢成都。

 

以文创为切口 升级文旅体验 

4月初开始,与井巷子相邻的蜀风园打围。

“这里将改造成为宽窄巷子的文创基地——匠造所。”4月20日,匠造所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宽窄匠造所是宽窄巷文化旅游区首个启动项目,以“匠人、匠造、匠心”为核心文创精神,以活动和课程为文创入口,以场景化的方式融合消费场景、体验场景和教育场景,这是文旅融合的切口之一。

冉红山介绍,未来,要走好宽窄巷子的文旅深度融合之路,打造多元文化的旅游消费场景,构建系统完备的游客服务体系是关键。今年,街区开启了巷内植物养成计划,在大街区小院落全线提绿,打造文化、IP小景。“在‘文化+创意+体验’上也要下功夫,围绕美食、音乐、文化、时尚等创新推出沉浸式体验文旅产品,推出文化旅游特色路线,街巷生活体验旅游线路,实现游客的满意度与经营的新增收双向结合。”

对于时下热点“5G”示范街建设,冉红山认为这是一个打造国际化智慧街区的良好契机。游客前往宽窄巷子的智慧化旅游体验,将通过微游客中心、提供语音导游等服务的宽窄云服务平台,以及在线支付全覆盖等来实现。(记者 杨艺茂)

(来源:四川日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