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30年24.93公里!中国水稻种植北界北移

中国水稻种植北界的分布在过去30年间发生了显著变化,且气候变化是导致其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迁移的重要原因。上述结论近日由中国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简称中国农科院资划所)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等合作发表于《环境研究通讯》。

据介绍,农作物时空格局动态变化规律、过程和机理研究是气候变化与可持续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受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水稻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研究人员表示,水稻种植北界作为水稻种植的最北部界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对气候变化最敏感,探究水稻种植北界的迁移规律及机制,有助于理解水稻种植与气候变化的交互作用,对调整水稻空间布局及确保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但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是基于气象条件模拟的水稻适宜种植北界,难以体现气候变化与水稻实际种植的交互作用;二是基于水稻分布对水稻种植北界的定性分析,缺乏对水稻种植北界的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的定量评估。

鉴于此,基于中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反演的长时间序列水稻时空分布数据集,研究人员提取并定量分析了水稻种植北界的分布及演变规律,应用空间面板模型解析了水稻空间格局演变的驱动机制。

研究发现,过去30年间,中国水稻种植北界呈显著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迁移的趋势。其中,向高纬度地区平均迁移了24.93公里,最大迁移距离为88.01公里;向高海拔地区平均迁移了39.15米,最大迁移距离为117.08米。

据介绍,社会经济因素,如收益、农业政策、灌溉条件、旱育稀植技术等,对水稻种植北界扩张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中,增温的驱动作用最强。平均温度每升高1%,水稻种植北界区域的水稻种植面积将增加2.24%。

研究人员表示,这意味着温度升高使水稻适宜种植区向高纬度地区扩张,而经济驱动及技术的进步使水稻种植北界北移从而适应气候变化。

  (来源:《中国科学报》)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