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挚虞

原标题:西晋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挚虞

挚虞(250311),字仲洽,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西晋时期著名文学评论家。三国曹魏太仆卿挚模之子。挚虞少年时代,师事人称“西州大儒”的皇甫谧学习。成人之后“才学通博,著述不倦”,在文学、史学、地理研究方面多有建树,成为长安有名的学者。 

魏晋之际,政局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许多文人如“竹林七贤”等隐居山林,逃避现实,以诗酒自娱。挚虞虽然没有遁世之想,但也看到了“道长世短,祸福舛错”的社会现象,在早期作品中表达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消沉颓废倾向。晋武帝泰始年间(265274),挚虞被地方长官举荐为贤良,出任中郎。在他上给武帝的对策中,认为国家的要务首先是确立法度,其次要善于用人,才能保证政治清明,社会稳定。晋武帝很赏识他的才华见识,曾先后任命他为太子舍人、闻喜县令、尚书郎等职。 

两晋时期是门阀士族把持地方选举、掌控朝廷大权的时代,士人的姓氏、籍贯和门第阀阅成为能否被推举为官的主要标准,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政治格局。 

当时挚虞也随波逐流,撰写《族姓昭穆》十卷,详细考证天下姓氏的渊源、籍贯、族望与郡望。 

晋惠帝司马衷登基以后,挚虞先后担任过左秘书监、卫尉等职。“八王之乱”爆发后随惠帝前来长安,在东海王司马越进攻关中、将惠帝又接回洛阳的混战中,文武百官逃散,挚虞先流落于、杜,后逃入终南山,以采摘橡子等果实维持生命,后来又辗转赶到洛阳,出任光禄卿,转太常卿。永嘉五年(311),匈奴人刘渊建立的汉国攻陷了西晋首都洛阳,纵兵大掠,“洛京荒乱,盗窃纵横,人饥相食”。挚虞为官清廉,生活清贫,最后饿死在洛阳城中。 

挚虞治学广博,著述甚丰。在典章制度方面,著有《新礼仪》五篇,《决疑要注》一卷;在地方史志、民俗风情方面,著有《三辅决七卷录》,《畿服经》一百七十卷;在文学和文学评论方面,著有《文章志》四卷,《文章流别集》四十一卷,《文章流别志论》二卷。惜其著作大部分散佚失传,仅有残文断编存录于后世一些类书中。明末文学家张溥在选编《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时,辑其佚文编成《挚太常集》流传至今。 

挚虞著作中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是《文章流别集》和《文章流别志论》,分类选编了古代文体文章,是一部具有相当规模的文章总集。《文章流别志论》是一部探讨各类文章的性质和源流,评论作家及其作品得失的专门论著,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和文艺评论的先驱性著作。这部书现仅残存十多条,但可从中看出挚虞的政治倾向和文学好尚。他从儒家的正统观念出发,把文章的作用归结于‘宣上下之象,明人伦之序,穷理尽性,以究万物之宜”。他评论诗歌以《诗经》为总体标准,对汉代以来的乐府民歌持贬低态度,并指出汉赋有四大过失:“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辞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此四过者,所以背大体而害政教。”他的这些评论,实际上是有感而发,从表面上看是指出了汉赋华丽不实、以辞害意的弊病,实际上是对西晋一代文风虚浮,崇尚靡丽的批判。由于该书内容广博,分析详尽,精于事理,因之后世文学评论家对其评价很高,南朝钟嵘称挚虞为“知音”。在挚虞的影响下,南北朝出现了一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方面的专著,如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这两部在文学批评史上影响深远的著作,就是对《文章流别志论》继承和发展。 

(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客户端)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