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刘仁静

原标题:觉醒年代人物之刘仁静:中共一大最年轻的代表 

“小小年纪肯奋斗。”这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对他的赞誉。他曾在五四运动中试图效仿谭嗣同,以热血唤起民众觉醒;曾参加共产党北京早期组织,并代表北京支部参加中共一大;还曾创办《先驱》杂志,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他就是中共一大最年轻的代表——刘仁静。 

刘仁静

投身五四运动 

刘仁静,字养初,1902年出生在湖北应城一个守旧家庭。他自幼聪颖,3岁发蒙,成为家设私塾最小的学生。高小毕业后,刘仁静进入英办教会学校博文学院学习,打下坚实的英语基础,后转入武昌私立中华大学附中就读。在这里,他接触到《新青年》《甲寅》等进步刊物,很快成为忠实读者。 

《甲寅》刊物

191710月,中华大学附中学长恽代英等人创建以“自助助人”为宗旨的互助社,刘仁静慕名参加,随恽代英一起组织活动。刘仁静个子矮小,面孔黄瘦,却志向高远,对互助社的活动非常用心,恽代英颇为赏识,给予悉心关怀帮助。 

1918619日,互助社部分成员合影。前排左三为恽代英、左六为刘仁静

次年夏,刘仁静考入北京大学理科预科班。此时的北大,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各种新思潮在这里交汇碰撞。刘仁静置身其中,思想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着转变。 

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彻底击碎了中国人心中的“公理”梦。191953日晚,北京大学全体学生及各校代表在北河沿北大法科大礼堂集会,会上先由邵飘萍报告巴黎和会讨论山东问题的经过和当前形势,随后许德珩等人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学生们无不情绪激愤。 

1919年巴黎和会现场

这时没有人注意到会场里的刘仁静,正怀揣着一把刀,打算用这把刀结束自己的生命,以此来唤醒危亡的民族。他猛然拔刀准备刺向自己的腹部,身边的同学大吃一惊,迅速上前把刀夺下,才化险为夷。多年后,刘仁静的儿子刘威立讲起这件事时说,父亲曾告诉他当时是试图效仿谭嗣同,以热血唤起民众觉醒。陆立之回忆起同学刘仁静,认为其有虎劲,人很憨厚,对理论问题分析清晰,但行事执拗,不够灵活。 

4日,数千名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刘仁静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游行示威活动。当学生游行队伍来到赵家楼胡同时,曹汝霖家大门紧锁,愤怒的学生打碎曹家围墙上窗洞的玻璃,瘦小的刘仁静和几位同学一起,爬窗钻进曹宅,打开大门,而后同学们潮水般一拥而入,痛打躲在曹宅的亲日派官僚章宗祥,火烧曹宅。军警赶来时,刘仁静因为个子矮小,不像大学生,所以侥幸逃过一劫。 

63日,为抗议北洋军阀政府保护卖国贼、镇压爱国学生的无耻行径,北京各校数百名学生再次上街集会讲演,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当日有170多名学生被拘。刘仁静在街头演讲时也被捕入狱。后来,张国焘回忆刘仁静被捕时的情景:“那位书呆子刘仁静在六三被捕时,曾因爱国狂热与军警大闹。”出狱后,为反对北洋军阀政府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刘仁静继续口诛笔伐,投身新的斗争。他曾以“论不签字”为题,写信给恽代英。恽称赞其信中所言分析透彻、一针见血,其人已有很大长进。 

参加中共一大 

19203月,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秘密成立。在李大钊指导下,刘仁静与邓中夏、高君宇一起,从收集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基础工作做起,组织大家学习讨论,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在积极参与研究会工作的同时,刘仁静不再满足于书报杂志对新学说的概略介绍,凭借自身扎实的英语基础,转而直接研读马克思主义的英文版著作。 

刘仁静(前排左四)与高君宇(后排左二)、李大钊(后排左四)、邓中夏(后排左六)等人合影

同年10月,李大钊、张申府、张国焘3人在北大红楼发起成立北京共产党小组。因对马克思主义较有研究,经张国焘介绍,刘仁静加入党组织。11月,北京共产党小组开会,决定正式命名为共产党北京支部,并决定由罗章龙、刘仁静、张国焘负责发起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领导人合影,后排左一为刘仁静

19217月,在共产国际代表建议下,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共产党北京支部在李大钊不能出席的情况下,推选张国焘和刘仁静作为代表,出席中共一大。据刘仁静回忆,大家选出的第一个代表是张国焘,在选第二个代表时,曾提出过邓中夏和罗章龙,然而邓、罗二人十分谦让,以工作忙不可分身为由辞谢,这样最后才确定他为代表。此时的刘仁静年仅19岁,是中共一大最年轻的代表。 

在中共一大上,刘仁静不仅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当翻译,还与董必武、张国焘、李汉俊、周佛海共同起草了党的纲领和工作计划等大会文件。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会上,刘仁静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与曾任上海共产党组织代理书记、比自己大12岁的李汉俊,就党纲与政策问题争辩,面红耳赤,互不相让。李汉俊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时机尚未成熟,目前应注重研究和宣传工作,支持孙中山的革命运动,待孙中山革命成功后,共产党人可以参加议会。刘仁静则认为,欧洲的议会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也不应仅仅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团体。他拿出《共产党宣言》,说中国共产党应该按照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去做,即以武装暴动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经过大会讨论,多数代表赞成刘仁静的主张,即中共应确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则,并将其写入大会文件。 

刘仁静(右)与李汉俊(左)

耿直的性格使得刘仁静能在讨论中与李汉俊针锋相对,却丝毫不影响他对李汉俊的欣赏和尊重。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后,代表们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为中央局领导人。选举过程中,刘仁静投了李汉俊一票,李汉俊也仅仅得了这一票。唱票的董必武惊诧地问:“谁投了李汉俊一票?”刘仁静爽快地答道:“是我!” 

参与创办《先驱》 

一大结束后,党中央临时决定在各地代表中选3个人留下来协助工作,刘仁静被留在上海,协助李达筹办人民出版社,出版马列著作,从事理论宣传等工作,这些经历使他积累了宣传出版方面的经验。 

当年年底,刘仁静回到北京。在李大钊支持下,他和邓中夏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北京地方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共同创办《先驱》杂志,刘仁静担任刊物主编。 

翌年115日,《先驱》创刊号问世,刘仁静执笔撰写发刊词,明确刊物的使命,就是宣传俄国革命的状况和革命以后的建设,使之成为中国革命运动的参考;努力研究中国客观实际情形,进而找到最适合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19221月出版的《先驱》后来成为团中央的第一份机关刊物。 

《先驱》创刊时为半月刊,但在北京只出版了3期,便引起北洋军阀政府的注意,认为其“内容多系鼓吹社会主义,若不赶紧查禁,深恐为害地方”,并以此为由查禁。后来,《先驱》迁往上海,成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机关刊物。刘仁静虽不再任主编,但仍经常为《先驱》撰稿,积极投身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为改造社会而斗争。 

建党初期,中共还没有全国性的刊物,《先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中共中央宣传窗口与阵地的作用。《先驱》高扬马克思列宁主义旗帜,联系中国革命实践,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重要问题,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步传播做出重要贡献。 

1922年年底,刘仁静随陈独秀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结识了托洛茨基。19269月,刘仁静赴莫斯科学习,逐渐倾向于托洛茨基的观点,并成为其信徒。1929年,刘仁静不听党组织劝告,顽固坚持托派思想,被开除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人民出版社编辑、特邀翻译,国务院参事室参事。1987年因车祸去世,是最后一位离世的中共一大代表。

 

(本文来源于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红楼风云人物》,北京出版集团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月版,第8690页)

(图片来源:北大红楼、北大青年、中国共青团杂志等微信公众号)

转载自史志北京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