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 

    据考古发现,今广西地域早在80万年前就有原始人类繁衍生息。距今10万~2万年前,在今桂西、桂南、桂北地区活动的古人类进入以血缘为纽带的母系社会初期。约在5万年前,今广西境内古人类进入旧石器时代晚期。约2万~1万年前,广西境内古人学会制造和使用钻孔砾石和磨尖石器。距今1万~6000年前,境内古人逐步走出岩洞与河谷,向平原和滨海地区发展,今广西地区出现原始农业、畜牧业和制陶业。 

    广西最早纳入中国统一政区版图的政区,是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秦朝在全国所置36郡中的长沙郡零陵县,旧治今属全州县西南,辖及今桂东北地区。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攻取岭南,设置象、桂林等两郡于今广西境内,并得益于连接湘江和漓江的灵渠通航,当时中原先进生产技术广泛传入,极大地推动了广西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秦末汉初,今广西区域属代行南海尉赵佗割据岭南而建立的南越国,今属广西的一级政区为南越一统。在今广西境域,汉初由南越王国及其桂林、象、南海等郡管辖;东汉后期主要有始安国(治辖及今桂林市)、交州和郁林、苍梧、合浦等3个郡及其23个县。其中,建安八年(203至十六年(211),驻地在今梧州城的交州,辖及今广西和东至福建省厦门市、西至云南省河口县,南至海南省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岘港湾、北至贵州省榕江县的统一的一级政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今广西区域隶属不断更替,先属吴,其后归于晋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等政权。 

    隋灭陈后,先后在今广西境内设宁越、永平、合浦、郁林、始安585县。 

    唐初,今属广西政区初因隋制。乾元元年(758年)岭南道统辖州府,演变为地方最高一级政区。今属广西的州、县多属岭南道,桂北及桂西北少部分属黔中道、桂东北小部分属江南西道。咸通三年(862),岭南道分东、西两道,今广西大部属岭南西道。唐代,广西经济、文化有较大发展,出现桂、邕、柳、容等重要市镇。 

    五代十国时期,楚与南汉长期争夺今广西地域,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宋初,今广西大部地域属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广南路析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今广西大部属广南西路,广西之名源于此。其时,广西经济社会有较大发展,锡、铅产量在全国位居前列,苎麻织品质量上乘,邕州横山寨、永平寨和钦州三大博易场成为当时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集镇,梧州元丰鉴成为江南六大铸钱鉴之一。然宋代广西境内兵事不断,既有区希范、侬智高、李接反宋,又有熙宁八年(1075)交趾入侵,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元十三年(1276年),阿里海牙攻破静江府,广西等地州县次第为元所有,同年置广西道管辖州县。次年,广西道隶潭洲行中书省。元十八年(1281年),广西道改隶由潭洲行中书省改设的湖广行中书省。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广西两江道。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广西两江道改升为广西等处行中书省,为广西省制之始。 

    明洪武年间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成为当时13个布政使司之一。明代是封建社会广西经济开发较有成效的时期,耕地面积明显增加,耕作技术由粗放转向细致,以合浦大士阁、容县真武阁为代表的建筑艺术达到较高水平,文化教育与中原地区的差距日渐缩小。 

    清初,广西兵祸连年,先是南明永历政权反清与瞿式耜、李定国抗清,继后有广西将军孙延龄起兵追从吴三桂为首的三藩之乱。随着社会的逐步恢复稳定,广西城镇商业、农业、手工业、教育文化事业等日渐繁荣。农业方面,农田水利灌溉技术日臻成熟,大量陂、堰、塘、渠的修建和翻筒水车普遍使用,田地大量增加,连山区亦开辟出梯田、冲田等。文化艺术方面,具有地方性、民族性的桂剧、彩调剧等民间戏剧逐渐流行。清中期后,天地会势力在广西发展迅速,民众反清情绪高涨。鸦片战争爆发后,广西反帝反封建斗争形成高潮。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天地会的反清起义也在各地勃然兴起。其时,民众和西方教会的冲突日益加深。1856年,法国借口“西林教案”悍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面对法国侵略,广西军民奋起抗击,在陆路战场取得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清末,由于帝国主义强国的经济入侵,广西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加速破产,人民日益贫困,社会陷于动荡。 

    辛亥革命爆发后,广西革命党人先后组织柳州、浔州起义,并宣告广西独立。旋即为逐步形成独据一方的旧桂系军事集团所掌控,并确立了旧桂系在广西统治地位。1921年,孙中山发动援桂讨陆战争,瓦解旧桂系,成立由马君武为主席的省政府,但省政府的实权被广东军阀陈炯明所控制。1922年夏,陈炯明命粤军主力撤出广西,马君武去职,广西陷入自治军之乱。此时,以李宗仁为首的旧桂系中下级军官借助广东革命阵营的力量,乘机形成新桂系集团。1925年,新桂系彻底瓦解旧桂系,执掌广西大权。 

    新桂系发展初时支持国共合作,广西革命运动出现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在梧州首先建立。四一二政变后,新桂系追随蒋介石开始清党反共,广西的革命和工农运动转入低潮。但随后的蒋桂矛盾又给了广西革命转机。19291930年,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陈豪人等领导发动百色、龙州起义,创建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军主力北上后,根据地于1932年丧失。坚持斗争的共产党人和革命武装转战右江中下游和滇黔桂边区、中越边境等地区,开辟和恢复游击区,在新桂系统治区域开展隐蔽斗争。 

    新桂系统治广西时期,为巩固其统治基础,曾大力开展以军事、政治建设为核心的“四大建设”,以保持其在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性和军队的战斗力。暂时的休养生息给广西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近代工农业、文化教育事业等有较大发展。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新桂系利用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迅速壮大自己,在与广东军阀陈济棠联合发动两广事变后,形成两广割据局面。然频繁用兵耗费巨大,造成人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于1939年和19441945年两次被日军大规模入侵,大部地区沦陷,中心城市和交通干线地区遭到疯狂掠劫,经济凋敝。抗战胜利后,新桂系追随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在广西实行“三征”暴政,加强军事统治,社会矛盾迅速激化。中共广西各级党组织在白色恐怖下坚持领导开展敌后武装斗争,游击战争扩展到97个县。1949117日,人民解放军发起解放广西战役。在中共广西地方组织的配合下,人民解放军于19491211日将红旗插上镇南关,标志着广西全境解放。 

    19502月,广西省人民政府在南宁成立。19515月,广西全省匪患消除,社会秩序全面恢复。1952年底广西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各地普遍开展土改,社会风貌得到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后,广西集中力量发展工农业,国民经济快速赶上全国发展步伐。19531956年,通过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全省初步建立。19577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决定,撤销广西省,设立广西僮族自治区。广西进入民族团结进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的历史时期。19651012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二、地理 

    【位置与面积】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祖国南疆,位于东经104°26′~112°03′,北纬20°26′~26°23′之间,北回归线横贯中部。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行政区域陆地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千米。 

    【地势】 

    地处中国地势第二台阶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南临北部湾海面。西北高、东南低,呈西北向东南倾斜状。山岭连绵、山体庞大、岭谷相间,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环绕,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状,有“广西盆地”之称。 

    【地貌】 

    总体是山地丘陵性盆地地貌,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类。山地以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为主,海拔400800米的低山次之,山地约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9.7%;海拔200400米的丘陵占10.3%,在桂东南、桂南及桂西南连片集中;海拔200米以下地貌包括谷地、河谷平原、山前平原、三角洲及低平台地,占26.9%;水面仅占3.4%。盆地中部被两列弧形山脉分割,外弧形成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盆地,内弧形成右江、武鸣、南宁、玉林、荔浦等众多中小盆地。平原主要有河流冲积平原和溶蚀平原两类,河流冲积平原中较大的有浔江平原、郁江平原、宾阳平原、南流江三角洲等,面积最大的浔江平原达到630平方千米。广西境内喀斯特地貌广布,集中连片分布于桂西南、桂西北、桂中和桂东北,约占土地总面积的37.8%,发育类型之多世界少见。 

    山系 

    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山脉多呈弧形。山脉盘绕在盆地边缘或交错在盆地内,形成盆地边缘山脉和内部山脉。盆地边缘山脉从方位上分:桂北有凤凰山、九万大山、大苗山、大南山和天平山;桂东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山和萌渚岭;桂东南有云开大山;桂南有大容山、六万大山、十万大山等;桂西为岩溶山地;桂西北为云贵高原边缘山地,有金钟山、岑王老山等。内部山脉有两列,分别是东北—西南走向的驾桥岭、大瑶山和西北—东南走向的都阳山、大明山,两列大山在会仙镇交会。盆地边缘山脉中的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米,是华南第一高峰。 

    【水系】 

    河流大多随地势从西北流向东南,形成以红水河—西江为主干流的横贯中部以及两侧支流的树枝状水系。集雨面积在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986条,总长3.4万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144米。河流分属珠江、长江、桂南独流入海、百都河等四大水系。珠江水系是最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85.2%,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833条,主干流南盘江—红水河—黔江—浔江—西江自西北折东横贯全境,出梧州经广东入南海,在境内流长1239千米。长江水系分布在桂东北,流域面积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5%,集雨面积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0条,主干流湘江、资江属洞庭湖水系上游,经湖南汇入长江。秦代在湘江(今兴安县境内)筑建的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独流入海水系主要分布于桂南,流域面积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0.7%,较大河流有南流江、钦江和北仑河,均注入北部湾。自云南入广西再出越南的百都河,水系流域面积仅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0.6%。此外,广西还有喀斯特地下河433条,其中长度在10千米以上的有248条,坡心河、地苏河等均各自形成地下水系。 

    【海岸和岛屿】 

    大陆海岸东起与广东交界的洗米河口,西至中越交界的北仑河口,全长1628.6千米。海岸线曲折,类型多样,其中南流江口、钦江口为三角洲型海岸,铁山港、大风江口、茅岭江口、防城河口为溺谷型海岸,钦州、防城港两市沿海为山地型海岸,北海、合浦为台地型海岸。沿海有岛屿651个,总面积66.9平方千米,岛屿岸线461千米。最大的涠洲岛面积24.7平方千米。 

    【浅海与滩涂】 

    020米的浅海面积6488平方千米。滩涂面积1000多平方千米,软质沙滩约占滩涂面积的90%。北部湾近海海底平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倾斜,倾斜度不到2°,水深多在2050米之间。 

     

    三、环境 

    2015年广西环境质量稳中向好,总体达良好水平。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5%;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3.1%,地下水水质良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8.1%;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比例为90.9%,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0.9%;城市区域噪声、道路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环境质量良好;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保持稳定,环境电磁水平总体良好;生态环境状况稳定。 

    【大气环境】 

    广西全面完成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任务,14个设区市50个国控点位每日24小时连续开展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监测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细颗粒物(PM10)、可吸入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六项污染物,同步完善“广西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14个设区市空气质量PM2.5AQI等监测数据均可在发布系统中实时查询。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制订《广西壮族自治区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并组织各市开展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桌面推演”。初步建成广西环境空气质量预报业务平台,10月起每天在自治区环境保护厅网站发布未来48小时区域空气质量预报信息。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范围3.034.77,全自治区平均值为4.06。按照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空气质量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防城港市、北海市和崇左市。 

    【水环境】 

    广西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监管,加强城市地下水监控,加强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治,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流域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重点推进“一海四江河”(广西近岸海域和九洲江、西江、南流江、盘阳河)污染防治,加大生产、生活污染治理力度。对39条主要河流的72个断面进行监测,河流水质总体良好,大部分河流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其中67个断面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Ⅲ类标准,水质达标率为93.1%,与上年持平。对14个设区市41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开展监测,全自治区水质达标率为98.1%,比2014年下降0.3个百分点;除柳州(90.6%)、梧州(94.3%)、玉林(96.2%)外,其余11个设区市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创新近岸海域环境目标责任考核,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北海、防城港、钦州、玉林四市人民政府签订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对上年度近岸海域及南流江流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完成情况开展考核,促进四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污水处理厂建设、渔港污染整治等工作。2015年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为优。 

    【声环境】 

    广西加强环境噪声监管,明确辖区管理责任,重点抓好中、高考期间建筑施工噪声、社会娱乐噪声污染防治,有效保障考生复习及考试环境。加大噪声污染投诉处理力度,“12369”环保举报热线实行24小时值班和节假日值班制度,突出处理时效性。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南宁市、北海市已初步建设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加强功能区噪声状况实时监控和信息发布。14个设区市区域昼间声环境质量为“较好”的城市占42.9%,“一般”的城市占50%,“差”的城市占7.1%。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比2014年有所下降。 

    【辐射环境】 

    广西开展辐射环境质量监测,辖区共有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4个,分别为广西辐射站、广西南宁市环保监测站、桂林市辐射站、百色市辐射站。全年4个自动监测站的γ辐射剂量率连续监测运行正常,连续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全自治区累积剂量测得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与上年监测值相比,为同一水平,无明显变化。自治区4个自动监测站空气中气溶胶和大气沉降物伽玛核素分析均为环境正常水平。广西境内珠江水系和长江水系主要河流断面水体中铀、钍、镭-226、钾-40、总α、总β、锶-90、铯-137放射性核素浓度均为环境正常水平。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中总α和总β活度浓度低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规定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广西近岸海域海水中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监测结果与历年相比,无明显变化,人工放射性核素锶-90、铯-137活度浓度均在《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的限值内。土壤中铀-238、钍-232、镭-226、钾-40、锶-90、铯-137放射性核素含量,与1986年广西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结果为同一水平,属正常范围。环境电磁水平低于《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规定的公众照射参考导出限值,电磁环境质量良好。加强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工作,全年收贮33家核技术利用单位的116枚废(旧)放射源。 

    【固体废物】 

    全年全自治区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7081.68万吨,比上年减少13.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4459.60万吨,处置量576.68万吨,贮存量2672.39万吨,排放量为0.42万吨,排放量比上年增加13.5%。危险废物产生量102.4万吨,处置量为100.6万吨(包括企业自行利用处置及转移到其他单位利用处置量、消化处理往年留存量),贮存量为5.2万吨。污水处理厂污泥产生总量为38.7万吨,污泥处置率为97%。生活垃圾处理场日均实际处理垃圾1.43万吨,累计年处理垃圾约646万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5% 

    【生态环境】 

    全自治区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4.3,达到良等级。14个设区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范围47.376.2,其中优等级的市1个,良等级的市12个,一般等级的市1个。109个县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范围47.678.1,其中优等级的县6个,良等级的县93个,一般等级的县10个。与上年相比,广西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无明显变化。已知有野生脊椎动物1906种,昆虫5876种,高等植物9494种,大型真菌种类891种。 

    四、气候水文 

    【气候】 

    广西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南临热带海洋,北接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时间短、天气干暖。受西南暖湿气流和北方变性冷气团的交替影响,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大风、冰雹、雷暴、低温冷(冻)害气象灾害较为常见。 

    2015年广西年平均气温21.5℃,比常年偏高0.7℃;夏季气温正常,冬、春、秋季气温偏高。平均年降水量1937毫米,比常年偏多2.6成;冬、春、夏季降水量正常,秋季降水量异常偏多。平均年日照时数1354小时,较常年偏少165小时;冬、春季日照时数偏多,夏、秋季日照时数明显偏少。年内主要出现低温雨雪霜(冰)冻、暴雨洪涝、台风、高温、干旱、局地强对流天气、雾霾等重大天气气候事件。34月广西平均降雨量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部分地区出现春旱;5月旱涝急转,56月暴雨过程频繁,7月出现历史少见的持续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全年影响广西的台风偏少,其中第22号台风“彩虹”于10月上旬深入影响广西,是1949年以来10月份进入广西内陆的最强台风;11月出现大范围强降雨,桂北出现罕见秋涝;年内高温日数及雾、霾日数比常年偏多。气候对农业、生态环境、水资源、水电、人体健康、旅游业的影响属偏好年景,对林业和交通的影响属一般年景,对盐业的影响属于偏差年景。 

    各地年平均气温17.524.3℃。桂林市大部、河池市北部及乐业、三江、金秀等地在20.0℃以下,最低的资源为17.5℃;其余地区在20.0℃以上,最高的合浦为24.3℃。全自治区年平均气温21.5℃,比常年偏高0.7℃。夏季气温正常,冬、春、秋季气温偏高。 

    各地年降水量1020.63262.8毫米。崇左市大部、南宁市西南部以及上思、隆林、西林、那坡、德保、田东、苍梧等地在1500毫米以下,最少的扶绥为1020.6毫米;其余地区在1500毫米以上,其中永福、桂林、灵川、临桂、融水、凌云、富川、昭平、上林、钦州、东兴等地在2500毫米以上,最多的永福为3262.8毫米。全自治区平均年降水量1937.0毫米,比常年偏多2.6成。冬、春、夏季降水量正常,秋季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3倍,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多。汛期(49月),全自治区平均降水量1319.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1%,比常年同期偏多9.9% 

    各地年日照时数8352261小时。桂北大部、百色、南宁、贵港三市大部及大新、天等、东兴、浦北、玉林、北流、藤县、武宣等地在1500小时以下,最少的灵川为835小时;其余地区在1500小时以上,最多的涠洲岛为2261小时。全自治区平均年日照时数1354小时,较常年偏少165小时。冬季、春季日照时数分别比常年同期偏多44小时和27小时;夏季、秋季比常年同期偏少55小时和110小时。 

    【水文】 

    广西河流众多,河川以雨水补给类型为主,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350条。受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影响,径流深与径流量在地域分布上呈自桂东南向桂西北逐渐减少之势。河川径流量70%80%集中在汛期(桂东北河川汛期在38月,桂西南河川汛期在510月,桂中诸河汛期在49月)。2015年,广西雨水情总体为台风影响显著。暴雨场次频繁、年降雨量偏丰、分布相对均匀、多区域超警、汛情接近常年、江河来水总体偏丰。本年度是厄尔尼诺发展极强年,受锋面、切变线、西南低涡、高空槽、热带气旋等天气系统影响,广西平均年降雨量1817.1mm,比历年平均偏多18.2%,属偏丰年份。各地年降雨量在828.04370.0mm,桂北、桂东、桂东北、桂中及桂南沿海等地较多,桂西较少,最大为融水苗族自治县四荣乡的4370.0mm,最小为扶绥县那利村的828.0mm。全年共出现15次强降雨过程,汛期10次,非汛期5次。各主要江河来水较常年总体偏丰。湘江、洛清江、右江、蒙江、龙江、黔江、浔江、西江等偏多13.9%48.5%,迁江、左江、桂江与常年基本持平,南流江、北流河、左江河段偏少。受强降雨影响,有55条河流218站次发生超警洪水。其中,黔江武宣至西江梧州河段6月中旬出现流域性超警洪水,为西江干流5年来首次超警洪水;恭城河恭城水文站出现1953年建站以来第二大洪水,重现期达50年一遇;驮娘江、洛清江支流西河及桂江支流良丰河出现20年一遇大洪水;柳江支流阳江出现超10年一遇洪水;洛清江,红水河支流平治河、冷水河,郁江支流镇龙江,蒙江支流大同江,桂江及其支流荔浦河等河流出现510年一遇洪水;11月份贺江贺州水文站出现2000年建站以来第二大洪水(重现期超10年),湘江、洛清江、蒙江上游、桂江中下游及西江干流武宣河段均出现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最大洪水,西江干流桂平至梧州河段出现建站以来历史同期第二大洪水。年内只有1个台风,即第22号台风“彩虹”登陆正面袭击广西,带来大范围超强降雨,造成南流江、北流河、蒙江出现年内最大超警洪水,荔浦河、镇龙江、大同江出现510年一遇洪水。全年接收雨水情信息1096.5万份,信息错情率低于2‰。发送雨水情短信25.9万条。发布洪水预报859站次,预报精度达到优良等级。发布洪水预警360站次,其中:红色预警1次,橙色预警3次,黄色预警38次,蓝色预警318次,为全国发布预警站次最多的省份。报送各类水情预测预报分析材料1073期。 

    五、资源物产 

    【土地资源】 

    广西土地总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2.5%,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9位。山多地少是广西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山地、丘陵和石山面积占总面积的69.7%,平原和台地占27%,水域面积占3.3%。耕地面积442.54万公顷(2013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人均耕地约0.09公顷。 

    矿产资源 

    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全自治区发现矿种145种(含亚矿种),占全国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8%;探明储量的矿藏有97种,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在45种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矿藏中,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5种。 

    水力资源 

    广西河流众多,水力资源丰富。2014年全自治区地表水资源量1978.0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02.97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3.67万平方公里,常年径流量约1978.10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蕴藏量2133万千瓦。境内河流分属珠江水系、长江水系、桂南独流入海水系、百都河水系等四大水系,其中以珠江水系为主。珠江水系在广西的流域面积20.24万平方千米,占广西总面积的85.2%,其干流西江在广西境内总长1239千米,其中红水河段658千米,滩多水急,水能资源丰富,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 

    海洋资源 

    广西南临北部湾,海岸线曲折,溺谷多且面积广阔,天然港湾众多,沿海可开发的大小港口21个,滩涂面积约10万公顷,其中有面积占全国40%的红树林,总面积5654平方千米。北部湾不仅是中国著名的渔场,也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生长有已知鱼类500多种、虾类200多种、头足类近50种、蟹类190多种、浮游植物近140种、浮游动物130种,举世闻名的合浦珍珠也产于这一带海域。 

    动植物资源 

    广西发现陆栖脊椎野生动物1149种(含亚种),约占全国总数的43%。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种149种,约占全国的45%;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4种,占27%。发现野生植物28817178562种,数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居第3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37种,珍贵植物主要有金花茶、银杉、桫椤、擎天树等。 

    旅游资源 

    广西山川秀丽,风光旖旎,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主要精品景区有:以桂林市为中心的大桂林山水文化休闲度假旅游区,南宁商务会展绿都文化旅游区,以北海银滩为主的滨海旅游区,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德天跨国瀑布旅游区,桂东宗教名胜历史文化旅游区,贺州山水古镇生态文化旅游区,以柳州为中心的桂中壮瑶苗侗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来宾、金秀“三圣”旅游区,以凭祥、靖西为重点的南国边关风情旅游区。截至2015广西拥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4,4A级旅游景区112,14个地级市均有分布。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桂林漓江、桂平西山和宁明花山。 

    土特产品 

    广西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阳光充足,利于作物生长。除传统的稻谷、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花生、油茶籽等油料作物,甘蔗、黄红麻等大宗经济作物外,还出产众多著名地方特产。地方名优蔬菜品种有荔浦芋、玉林大蒜、横县大头菜、博白雍菜、扶绥黑皮冬瓜、田林八渡笋、覃塘莲藕、长洲慈菇等。药用植物有田七、肉桂、罗汉果、绞股蓝、血竭、安息香等。著名热带及亚热带水果有荔枝、龙眼、木瓜、香蕉、凤梨(菠萝)、杧果、沙田柚、柑、橙、菠萝蜜等。优良畜禽品种有香猪、都安山羊、德保矮马、三黄鸡、右江鹅等。林产品有松脂、桐油、紫胶等。海产品有珍珠、对虾及红鳍笛鲷等名贵鱼类。 

    六、人口 

    2015年广西常住人口4796万,比上年增长0.9%,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户籍人口5518万,增长0.8%。常住人口总量占全国3.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2人。 

    年内人口发展呈如下特点:一是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稳中趋降。全年出生人口71.6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4.05‰,比上年下降0.0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30万人,死亡率为6.15‰,降低0.0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7.90‰,提高0.04个千分点。与全国同期相比,人口出生率高1.98个千分点,死亡率低0.9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高2.94个千分点。二是人口性别比趋于稳定。常住人口中,男性2493.1万,女性2302.9万,性别比为108.26(以女性为100)。与全国同期相比,高3.24,与2010年持平。户籍人口中,男性为2912.71万人,女性为2605.52万人,性别比为111.79。与2010年相比,高0.84,与常住人口性别相比,高3.53。三是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抚养负担加重。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1059.44万,占22.1%1559岁人口3027.23万,占63.1%60周岁及以上人口709.33万,占14.8%。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478.16万,占10%。与2010年相比,014岁少儿人口提高0.4个百分点,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下降2.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提高1.7个百分点。与全国同期相比,014岁少儿人口比重高5.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低4.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低1.4个百分点。四是人口文化结构向中、高层次发展。在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受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的占9.2%,比2010年提高2.7个百分点;受高中含中职教育的占13.6%,比2010年提高1.5个百分点;受初中教育的占41.1%,比2010年下降1.5个百分点;受小学教育的占31.2%,比2010年下降3.6个百分点。五是家庭户规模趋稳。平均每个家庭户人数为3.51人,比2010年增加0.17人,其中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户3.46人,乡村家庭平均每户3.62人,分别比2010年增加0.31人和增加0.15人。六是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居住在城镇的常住人口为2257万,比上年增加70万人,增长3.2%;居住在乡村的2539万人,减少28万,下降1.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1%,提高1.1个百分点。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56.1%相比,低9个百分点,增幅比全国(1.3)0.3个百分点。户籍人口中,城镇户籍人口1677.9万,占户籍人口比重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0.4%。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16.7个百分点。 

    七、行政区划 

    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划为14个地级市,8个县级市,65个县(含12个民族自治县),37个市辖区,773个镇,350个乡(含59个民族乡),128个街道办事处。首府为南宁市。 

    2015216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南宁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武鸣县,设立南宁市武鸣区;武鸣区人民政府驻城厢镇兴武大道245号。55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调整南宁市兴宁区三塘镇行政区划,将兴东街道办事处管理的热作社区、香草苑社区和鸡村村民委员会第四、第六村民小组合计15.51平方千米区域划入三塘镇;将三塘镇管辖的金桥苑廉租住宅小区、鑫利华经济适用房住宅小区、金源城项目所在区域合计0.33平方千米划入兴东街道。721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调整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行政区划,将现由青秀区南湖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位于屯里社区的中国石油广西南宁销售分公司南宁油库、三塘污水处理厂以及南宁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红星管理区总部办公区、那畔队、红星奶场(原畜牧队)等区域划入青秀区长塘镇管辖。81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靖西县,设立县级靖西市;靖西市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百色市代管。 

    八、民族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另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4个其他民族成分。2015年末广西常住人口中,有少数民族人口1781.23万,其中壮族人口1508.82万,分别占自治区常住人口总数的37.14%31.46% 

    壮族是广西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崇左、百色、河池、来宾等6市。靖西市是壮族人口比重最高的县级行政区,达到99.7%。汉族在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及桂东地区。瑶族主要居住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富川、恭城等6个瑶族自治县。苗族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和隆林、龙胜、三江、南丹、环江、资源等县自治县,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人口最多,约占全自治区苗族人口的40%。侗族主要居住在三江、龙胜、融水等3个自治县,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人口最多。仫佬族主要居住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散居于宜州、忻城、环江、融水等县自治县、市。毛南族主要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等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等县。京族主要居住在东兴市江平镇。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田林、那坡等县。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兴安、河池市金城江区等县自治县、市、区。仡佬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及田林、西林等县。 

    广西是以壮族为主体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份。195835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从1951年起,先后批准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建立自治县12个,分别是1951年建立的龙胜各族自治县,1952年建立的金秀瑶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三江侗族自治县,1953年建立的隆林各族自治县,1955年建立的都安瑶族自治县、1956年建立的巴马瑶族自治县,1958年建立的防城各族自治县(1993年撤县设区,继续享受民族自治县经济政策待遇1984年建立的富川瑶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1987年建立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1988年建立的大化瑶族自治县,1990年建立的恭城瑶族自治县。自治区人民政府还先后批准在苗族、瑶族人口较为集中的西林县和凌云县从1992年起、资源县从1995年起享受自治县政策待遇。19841999年,自治区先后在乡镇一级行政区域中建立民族乡63个,1996年批准平南县大鹏镇享受民族乡政策待遇。此外,自治区人民政府2001年批准撤销东兰县民族乡2个;2005年批准田林县弄瓦瑶族乡并入八桂瑶族乡、福达瑶族乡并入八渡瑶族乡,凌云县力洪瑶族乡并入玉洪瑶族乡;2013年批准建立防城港市防城区十万山瑶族乡。至2015年末,全自治区设有民族乡59个,其中瑶族乡47个,苗族乡8个,瑶族苗族乡、回族乡、侗族乡、仫佬族乡各1个。 

    九、语言 

    世居广西的12个民族除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并都在使用,分别是汉语、壮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汉语、壮语、瑶语、苗语、彝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广西各种语言(包括方言)分布与民族分布基本一致,成片分布;使用人数多的语种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格局,使用人数少的语种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格局,个别地方存在汉语方言(或民族语言)岛(点)。由于民族杂居和文化融合,各语言使用区域参差交错,语言之间出现相互渗透和影响现象。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汉语族,有粤语、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等6种方言,其中西南官话在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广泛使用。壮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内部分南部和北部两大方言。两大方言区大致以邕江、右江为界,其中江南地区属南部方言区,江北地区属北部方言区。壮语南部方言有邕南、左江、德靖等土语,北部方言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等土语,南、北两大方言基本可以通话,使用北部方言的人口约占壮族总人口的2/3。瑶语是瑶族使用的勉语、布努语、拉珈语三种语言的统称,其中勉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内部分为勉、藻敏、标敏、邀敏等4个方言,勉方言内部又有勉、标曼、金门等3个土语,标敏语内部有标敏,交公勉等2个土语;布努语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内部有布努、巴唔、火同奈、唔奈、优诺等5个方言;拉珈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内部没有方言土语的分化。瑶语的方言土语之间差别明显,与外族沟通一般使用当地壮语或汉语方言(主要是西南官话),部分地方的瑶族只会说壮语。苗语分黔东方言、湘西方言和川黔滇方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京语、仡佬语语属尚未定论。 

    广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汉语)和规范汉字,经济社会领域和公共服务行业用语基本为汉语普通话。随着国家通用语言传播力度的加强以及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等新旧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广西原来使用人口较少的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面临着衰退、弱化并逐步走向濒危,甚至消失的态势。广西仡佬族的多罗方言、哈给方言、俫话,瑶族的拉珈语、炯奈话、巴哼话,京族的京语,水族的水语,彝族的彝语,毛南族的毛南语,仫佬族的仫佬语以及学术界仍有争议的布央语、五色话、茶洞话等都处于不同程度濒危状况。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一些地方的年轻人尝试使用壮语翻唱港台和国内的流行歌曲,拓展了壮语的使用功能。 

    十、经济和社会发展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 

    全自治区本级财政科技支出达21.06亿元,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00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5%以上。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全球技术最先进的全连续式不锈钢五连轧生产线在北海投产,全自治区首辆城市轨道交通产品在南宁正式下线,在船舶用高性能铝合金、铿离子动力电池、新能源客车研发以及糖料蔗新品种选育等领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完成专利申请超过4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65.4%。全自治区高新区总数达到8个,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园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新增来宾、柳州河西两家自治区级高新区。华锡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获国家批复建设,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经验获国内推广,南宁—中关村创新中心落户广西。新增1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家国家地方联合创新平台、11个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0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全自治区创新平台总数达563家,增长10.2% 

    农业生产形势良好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1%。优势农产品生产稳定,其中蔬菜及食用菌2786.08万吨,增长6.7%;水果1369.99万吨,增长11.1%;蚕茧36.06万吨,增长6.2%;水产品345.62万吨,增长4.1%;生猪出栏3416.79万头,下降2.9%。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30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8.67万公顷“双高”糖料蔗基地加快创建,全自治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新增农民合作社6268家,新登记家庭农场1998家。 

    【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 

    年内全自治区召开服务业发展大会,制定加快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进一步明确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发展的政策。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服务业百项重点工程顺利实施,服务业增速自2003年以来首次超过工业。新兴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其中,商务服务业比上年增长23.3%,互联网相关服务业增长27%,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29.9%,邮政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8.4%,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8%12.7%,旅游总收入达3252亿元,增长25% 

    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速 

    全自治区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47.06%32.4%,比上年分别提高1.05%6.25%。正式出台户籍制度改革指导意见,南宁市启动建设国家海绵城市,全州、平果县和北流市列为国家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凭祥市列为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钦州、玉林市及鹿寨县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柳州市及桂林市临桂新区列为中欧低碳生态城市专项试点。推进柳州市、来宾市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贺州市“多规合一”试点以及凭祥市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梧州市深化工业用地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城乡生活条件继续改善,新建一批城市公路、地下管廊,建成设区市天然气管网3106公里,城市主电网实现全覆盖;新增779个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新开工水库除险加固378座,完成沼气池建设5.3万户。 

    内需结构全面优化升级 

    2015年广西全力稳增长,查找薄弱环节,推进重大工程建设,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有效发挥投资稳增长的关键作用,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是投资向重点领域倾斜。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21.3%,更新改造投资增长17%,科学技术、软件信息、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社会保障投资快速增长。年内,全自治区向社会推出第五批引入民间资本项目717项、总规模7852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比达65%。大力推动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呈良性互动,谋划储备PPP项目313个,开工23个。二是筹融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153.68亿元,支持10334个项目建设。获得国家4批专项建设基金172.8亿元,支持看得准、有回报、不新增过剩产能的248个重点领域项目建设。首次自主发行24期政府债券共922亿元。获准发行企业债券790亿元。募集广西铁路发展投资基金到位资金23亿元,总规模达到58亿元。出台广西诚信企业共建联盟推荐诚信示范企业活动暂行办法,累计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推荐2090家诚信企业,15家银行向诚信企业发放贷款1285亿元。三是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全自治区重大项目新开工1291项,竣工投产704项,完成投资5878亿元。举办7次联合审批活动,对接项目524项,现场办结168项。一批影响力大、标杆性强的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南宁至百色动车正式运行,通高铁地级市增至11个,新增高铁里程220公里,高铁总里程突破1700公里;梧州至贵港、来宾至马山等5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新增7个县通高速公路,新增里程567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达4289公里;大藤峡水利枢纽主体工程、落久水利枢纽、桂中治旱二期工程开工;防城港红沙核电一期1号机组并网发电、二期正式开工,是我国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成的第一座核电站。纳入国家重大工程包的37项重大项目全部获得批复,已开工18项,累计完成投资411亿元。开通自治区层面重大项目审核“快速通道”,对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随报随审”,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正式运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强化管理服务和督促检查,围绕12个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稽察工作,严肃处理了58个项目。四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宿、餐饮、娱乐等传统消费更加贴近大众需求,计算机、移动智能终端等产品持续热销,汽车类零售额增长9.7%。与互联网相关的消费新业态迅猛发展,全自治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420亿元,比上年增长1.2倍。新增获批2个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8个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南宁市成为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南宁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华南城“东盟购”、联通“沃易购”、美丽湾网上商城、广西糖网等本地电商平台交易额快速增长。 

    改革活力进一步加强 

    2015年全自治区共推进355项改革、68项重点改革,出台19项重大改革方案。一是审批事项大幅减少。新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含非行政许可)735项,南宁、柳州市挂牌成立行政审批局。全面完成自治区政府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清理公布,精简权力事项达60%。二是商事改革加快推进。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新登记注册企业9.1万多户,比上年增长26.6%;平均每天有364家企业、1145家个体工商户设立。三是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出台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指导意见。调低部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510个百分点,有效激发了投资积极性。正式运行广西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推动自治区、市、县三级投资项目“平台受理、并联办理、限时办结、依法监管、全程监察”。四是财政金融改革成效明显。全自治区财政“营改增”试点扩大到电信行业,实现整体减税5.65亿元小微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减税27.2亿元,其中国税减免17.2亿元、地税减免10亿元。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居全国边境省区之首,农村金融改革“田东模式”获全国推广。五是医疗卫生改革有序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自治区基本实现异地就医、购药直接结算。六是价格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自治区定价目录修订完成,放开和下放定价权限41项,居民生活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改革全面推进。公车改革总体方案出台实施。出台一系列降电价、清收费、减负担措施,降低全自治区一般工商业电价6.34/每千瓦时,对6个市大工业用电实施丰枯季节性电价政策,推动电力用户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电量约50亿千瓦时,对部分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车辆减半收取高速公路通行费,减轻企业负担近35亿元。七是国有企业、集体林权、农村土地流转、社会保障等其他改革均取得新进展。 

    开放动力不断提升 

    2015年广西按照中央赋予的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全自治区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开放合作迈出新步伐。一是区域合作成果丰硕。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局良好,建立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储备库,全自治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达19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投资额增长3倍。二是开发平台加快建设。成功举办第1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圆满承办中国—东盟国际产能合作系列活动,中国—东盟信息港落户南宁,南宁保税物流中心升级为综合保税区。北部湾港胡志明市-曼谷等4条集装箱国际班轮航线、北海-关丹跨国海上旅游邮轮航线顺利开航,中马钦州产业园主干路网全面打通,马中关丹产业园中方管委会挂牌成立,中越北仑河二桥全面动工建设。三是与港澳台、珠三角、西南中南等国内区域合作全面加强。引进香港投资占外资比重超过30%,与澳门贸易额增长3倍,桂台贸易总额比上年翻1番,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已入驻企业181家,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一区三园”加快规划建设。四是区域经济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北部湾经济区初步迈入同城化时代,沿海已建成生产性泊位25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79个,出海通关网络初步形成。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和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大会战全面实施,截至2015年底大会战累计开工项目91个,完成投资570亿元。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获国家批复,老区重大工程建设攻坚三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三省区联席会议制度初步形成。五是对外经贸更加活跃。进出口增速保持全国前列,出口额比上年增长16%,贸易顺差达289.5亿元,扩大27.9%。其中,加工贸易额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提前一年实现倍增计划,东盟贸易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边境小额贸易额首次居全国第一。口岸进出口货运量超过1亿吨,其中出口1745万吨,增长30.2%。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争取利用国外优惠贷款7亿美元,是2014年的2.3倍,全自治区实际对外投资增长106%,对外劳务合作收入增长133% 

    生态文明建设提速 

    2015年广西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成效显著。一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快。召开全自治区生态经济工作会议,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制定完成,在贺州市先行试点。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快落实,在市县两个层面开展空间规划试点,全自治区所有市县均完成空间功能区划图。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修订、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条例立法等顶层设计有序推进。二是节能减排降碳取得实效。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进一步削减,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任务。工业能耗强度下降1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25%,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98.5%,新增建筑节能101万吨标准煤,城市道路照明使用绿色节能灯具比重达65%。淘汰黄标车8.32万辆。完成490个城市直排口截污,南宁、柳州等8个市建成污泥处理设施,全自治区城镇污水和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分别达365万吨、1.5万吨。三是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珠江防护林、海防林等生态工程建设成果得到巩固,新植树造林25.79万公顷,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312平方公里。大气污染防治显现成效,全自治区PM10平均浓度下降1.6%,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8.5%。水资源保护加强,39条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93.1%,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97.2%,近岸海域水质良好。对2万家企业开展环境大检查活动,查处违法企业1600多家,环境事件数下降25%。“美丽广西·清洁乡村”建设取得新成效,清运处理垃圾657.2万吨,清洁水源17.9万处,清捡田园246.75万公顷。 

    社会事业进一步发展 

    2015年广西坚持保基本兜底线,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力度加大。 

    民生领域投入增多 

    全自治区财政涉及民生支出3243.7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为79.6%,比上年提高2.4%。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28.5亿元支持广西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31个专项建设,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 

    【精准扶贫深入推进】 

    全自治区财政扶贫支出比上年增长59.4%,实现85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组织25万工作队员开展精准识别行动,数据精确率达98%以上。已全部完成108个县(市、区)15693个行政村、近500万户贫困户精准识别工作,进入建档立卡阶段。新增选派3500名贫困村第一书记、3.4万名工作队员,组建1127个工作队开展驻村帮扶,帮群众办实事8万多件。通过产业扶贫带动86.9万贫困人口增收,获得中央易地扶贫搬迁资金5亿元,移民搬迁安置10.83万人。开工以工代赈项目489个、完工190个,完成投资1.4亿元。兴边富民大会战项目竣工率达90.8%,完成投资2.2亿元。扶持贫困家庭子女和青壮年劳动力接受教育和技能培训11.68万人次,援建43所贫困留守儿童家园。 

    保障体系更加健全 

    获得中央资金3766万元,加快全自治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736.9万人,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每月75元提高至90元。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218.1万人,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为352万城乡低保对象足额发放补助55.35亿元。新建农村幸福院1433个,维修改造乡镇敬老院434个。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23.9万套,基本建成11.5万套,其中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15.79万套;农村危房改造新开工29.7万户并全部竣工。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新建或迁建各类学校493所,改扩建中小学2794所、幼儿园452所,所有公办小学和初中实现划片就近入学,中小学教师支教走教、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实现县县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全覆盖,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新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项目1328项,全自治区有非公立医疗机构17372家,占比超过50%;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由35元提高到40元,免费婚检率居全国首位,生育调整政策稳妥实施。建成1500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0个数字农家书屋,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7.2万场,全自治区所有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向群众免费开放。成功举办自治区第13届运动会,新建1194个全民健身项目,群众体育、竞技体育、青少年体育事业取得新发展。安全生产形势稳定。食品药品安全形势良好。 

    (参考资料:《广西年鉴2016》《广西政区集成》)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