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卖盐茶

“卖盐茶”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民间舞蹈,从清代延至民国直到解放初,在整个浦东平原沿海一带都十分风行。此舞经常演出于逢年过节民俗庙会的街头。表演者均为男扮女装,身上穿着土布的大襟衣及中式条纹裤,头上包着土布方巾,戴着西方流传过来的墨镜,小竹扁担上挑着一对漆有花纹的“杭州篮”,口里唱着《杨柳青调》。 

据考证,民间舞蹈“卖盐茶”源自南汇新场古盐场。自南汇成陆,五代后梁年间开始,人们靠海吃海,以煮海制盐为生。官府为了加强管理,于宋熙宁七年(1074年)在周浦建立盐仓,宋建炎元年(1127年)在下沙建盐场,元代初,下沙盐衙搬迁至新场,并设立两浙盐运司署。当时下沙盐场产盐量居浙西27个盐场之榜首。为了打击从海上过来的盐枭大帮贩私盐,当时的盐衙派出许多盐捕到处巡视盐场、盐灶、盐港。岂知盐捕中有些败类经常仗势欺人,敲诈勒索。 

横贯新场盐衙的东侧有一条通潮港叫鹤坡塘。它的西端旧时有个巨镇叫拨赐庄。相传元顺帝(1333—1359年)当朝时十分器重丞相脱脱,因此将其妹百花公主下嫁给脱脱之子,来到拨赐庄。有一天早晨,百花公主正在镜前梳妆,忽见大镜子中闪映出几个匆忙而过的女子掠影。公主回头向窗外一看,见这些民女品貌端正,装束纯朴,挑着一对空都(筐)。公主好奇地传唤丫环招呼她们进来询问道:“你们这些女子,不在家中好好安稳,却挑着空筐在外面游晃,究竟为了何事?”这几个女子面面相觑、语无伦次、神色紧张。公主再三追问,姑娘们见公主为人和善,才讲出了真相:“我们几个村姑为了养家糊口,冒险于沿海贩卖私盐,谁知盐巡盐捕,如狼似虎,非但夺走了我们的盐,还挖了我们的腰包。”百花公主是个善良之人,就为盐家女代言皇上,朝廷得知后,派人了解真相,免收了一些零商贩盐女的盐税,还从南汇至黄浦江开辟了一条便民运盐的“盐铁塘”。从此,俚人对百花公主十分崇敬。百花公主谢世之后,当地妇女挑着盐都,中间装着鲜花出没于民俗庙会,尽情地舞之、歌之,名曰《挑盐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民间舞《挑花篮》(或叫《花篮舞》)。 

打着查禁贩私盐的幌子,一些盘捕、盐快们欺压盐民、中饱私囊的腐败现象,直至清代还有遗风。在《光绪南汇县志》风俗志“风俗篇”中,曾作这样的披露,对一些妇女摊晒者,“盐捕每视指为私贩而截留焉”,因此风险很大。为了躲避官府和盐捕的检查和欺压,盐民们想出了一个办法。他们从前来参加庙会赶集的浙江茶贩挑着同样的箩筐卖茶叶却畅通无阻的事实中得到启发,一些卖盐女在装着盐的箩筐上面装着茶叶,乔装卖茶叶的小贩,这样就躲过了盐捕耳目。卖盐女们一高兴,便翩翩起舞。后来,干脆以参加民间庙会的形式去赶集、贩盐。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民间舞蹈“卖盐茶”。 

“卖盐茶”在旧盐场所在地新场镇的传统庙会上常见的表现形式为:12至16个男女青年(16个以上也可,但一定是成双的)头顶织花布,眼戴墨镜,男扮女装,肩挑一对红漆杭州篮,扁担两头翘,扎上彩纸花,扁担上缠以红绸或彩纸,扭着舞步,边行街边作队形变化,如两人对穿、前进后退、串链条箍等。基本步式有行进步、十字步、波浪式步等。有的“卖盐茶”队伍,为了增加情趣,在舞蹈队的前面还增加若干丑角,有的加进老头老太等三人。其中一位男的头戴小摘帽,扮成身穿长衫的盐商;后面跟着一个同样穿着、戴墨镜、留(或装)着小三眼须的手持算盘的账房先生,边走边算账;另一个是穿大襟、留头发团、带发髻、手持秤钩的卖盐婆,像无锡“大阿福”式泥菩萨打扮,两人眉来眼去,扭头袅颈作逗趣诙谐的表演。舞蹈初起,还有凶神恶煞的盐捕、盐快两个反角参演。 

到了20世纪30年代,泥城乡等地的“卖盐茶”表演队伍还结合当时的时政,加入了老百姓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组织起来攻打盐局,成为闻名浦东的“泥城暴动”的新内容:即在“卖盐茶”队伍的后面,取消原来的盐捕、盐快,改成了两个持枪的缉私盐警,以揭示当时盐局欺压盐民的社会现实,为民间舞蹈注入了时代的活力。 

20世纪80年代以后,民间舞“卖盐茶”又被赋予新的样式。有的表演队将杭州篮改成八角花灯,男子表演变成了女子表演,经过艺术加工,服饰更鲜艳,舞姿更优美。尤其是90年代以来,在南汇的历届艺术节上,“卖盐茶”配上了《喜洋洋》的乐曲节奏,动作经过精心设计,使表演更具时代气息。 

2007年,民间舞蹈《卖盐茶》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场、航头等镇纷纷制定了五年保护计划。航头镇还以此为契机,准备建设以“卖盐茶”为重点的舞蹈之乡,在为15个村、居委举办“卖盐茶”舞蹈的传授、交流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精品,他们创作的《卖盐婆》曾获2008年上海市群众文艺汇演的一等奖。由于“卖盐茶”舞注入了新世纪创意元素之后,无论在长三角民间文艺交流中,还是在上海桃花节的行街表演中,成为上海市民倍受关注的表演项目。有观众认为,传统的民间舞,已衍变为青春、动感、时尚、活力的新时代街舞。 

2007年列入第一批上海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摘自《浦东非遗》)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