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营口非遗辽南龙尾

龙尾是春(青)龙节(农历二月二)悬挂或佩戴的祈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吉祥物,是集画、剪、雕、叠、拼为一体的民间手工艺品。旧时辽宁大部分地区在二月二都有挂龙尾习俗,尤其辽南更为盛行。 

做龙尾的习俗源于何时,史无记载。考春龙节始于唐朝,兴于明,盛于清,龙尾可能产生于清代。从何地兴起,更无记载。考辽南移民多来自山东,但山东民俗中又鲜有龙尾记载。但是辽南在清代做龙尾习俗最盛,又有专门做龙尾的日子“龙凤(逢)日”(正月二十五),故辽南应是龙尾的发源地,至少是兴起之地。辽南王氏家族制作龙尾的历史可追溯的时间已达百余年,至今仍在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民间工艺和习俗。 

  

辽南王氏原籍山东蓬莱县大王庄,于清朝道光年间迁至盖州市九寨镇三道河村和尚窝房,至今已有八代。其先人王富开是一位锔锅匠兼做纸活(扎纸)的民间艺人。其夫人郭氏是一位心灵手巧的农村妇女,善做龙尾和“面活”。光绪年间王庭栋做了盖平县吏和乡岳(乡约),故弃扎纸活,惟龙尾艺术承继下来,并作为一门专门工艺在家族中传承着。从此这一艺术开始由主要传男到传女,而且以传女为主。王氏的龙尾艺术不对外加工,只供族内使用,此规流传至今。 

民国至建国前传到作字辈,龙尾艺术分两支传承,即王作庆夫人傅氏和王作增夫人朱氏等人。这时龙尾的三大类已基本形成,只是种别尚不齐全。 

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传到殿字辈龙尾技艺有两支三份继承,即王殿春夫人吕氏、王殿升夫人金吉英和王殿德夫人张氏,龙尾制作技艺达到高峰。龙尾已发展到挂式、戴式和贴式(过梁式)三大类和纸叠花卉、叠纸蝴蝶、几何形(菱形、方块、圆形等)彩纸、秫秸瓤人物(戏曲、故事)、儿童拴挂布龙尾、妇女头戴布龙尾以及剪纸过梁式龙尾等八个品种。不仅品种多,而且作品的艺术水平亦有显著提高。其间金吉英将龙尾制作艺术传给其子王金令、王世令及王世令夫人高丽增;吕氏传给儿媳苏玉华,张氏传给女儿王淑华。 

龙尾分龙头、龙身和龙尾三个部分。龙头多为如意头、云卷、三角形和公鸡以及人物(连年有余)等造型;龙身多为花卉、几何图形和人物戏曲故事,一般由5至7个龙鳞(托盘)组成,其戏曲、人物亦在托盘上组成;龙尾是将无数个彩色纸条或五色布条剪成箭头形,将齐头贴在用“隔薄”(将多层布用浆糊裱在一起)或纸壳剪成的圆盘上,即托盘。然后头、身、尾中间加隔柱,用粗线穿起来,春(青)龙节早晨挂在屋梁上,远看有如彩龙深入云层,将尾部留在外面,故曰“龙尾”。 

旧时农历正月日子男女一般都不安排活计,正月初三之后族中的巧妇们就要做秫秸瓤龙尾了。到了正月二十五,是辽南的龙凤(逢)日,家家户户都要穿龙尾。到了春(青)龙节,辽南人称二月二。这一天的早晨太阳没出来前,将龙尾挂在房笆上,祈求居家平安,妇女儿童戴在头上,表示龙抬头了,春龙节开始了。 

辽南王氏家族的龙尾按用途可分三大类即悬挂、佩戴和过(盘)梁三种,按质料亦可分为三种,即纸、布和秫秸瓤。龙尾的隔柱材料除了秫秸瓤和箭杆儿(高梁最上一节)外,还有桃树条、苞米花、高梁米花和大米花等。 

龙尾的制作方法因类而别,即种类和质料的不同而有别。 

1、纸龙尾。这类龙尾有4种:第一种叠纸花卉龙尾,早先将白窗户纸叠成各种花卉所需要的花瓣,然后组合到一起,涂色或喷色。建国后用彩纸折叠效果更好。龙头多用剪纸方法,剪成如意头、石榴、桃或吉祥动物等。龙尾的制作方法是将五彩纸裁成与龙身相称的条,将一端剪成箭头状,另一端贴在用“隔薄”或纸壳儿剪成的托盘上,以丰满多彩为佳。头、身和尾中间加隔柱,隔柱一般用秫秸瓤,涂上所需要的颜色或包上相应的彩纸。其长短粗细以龙尾的大小而定。最后按头、身和尾的顺序用粗纸穿起来,拴在一根较长的箭杆儿的一端,以备别在房梁之上。第二种:纸叠蝴蝶龙尾,其制作方法与前面相同,只是图样相异。蝴蝶立体感强,有飘飘欲飞之感。第三种:纸叠多层(五层)花瓣金银元宝隔柱龙尾,其制作方法与前面相同,只是花朵呈倒立宝塔状,隔柱为纸叠金银元宝,这种龙尾较丰满,看起来富丽堂皇。以上三种纸龙尾是挂在房间的吉祥物观赏品。第四种:几何形纸龙尾,其制作方法简单,龙头多是如意或三角形,龙身是用剪刀剪成方块、菱形、梅花、雪花等形状,其隔柱用箭杆儿。龙尾的纸条较窄较短,这种小龙尾是挂在仓房、牛棚、马圈和羊圈等地方的,以祈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纸龙尾中还有一种称作过梁龙尾,即用红纸剪成立体龙,将其盘在屋梁上。 

2、秫秸瓤龙尾。这是工艺水平较高的工艺品,往往需要几个人合作。这类龙尾一般有两种,第一种,秫秸瓤花卉龙尾;第二种秫秸瓤人物故事龙尾,这种龙尾是在第一种龙尾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制作方法是将秫秸瓤或苞米秸瓤去皮去节,然后按“心图”也称“心稿”,用马尾将秫秸瓤劈成薄厚不等的片(板材),再用擀面杖擀实(便于剪裁)。按“心稿”剪刻成各种图案的零部件,而后按“心稿”在托盘上拼接成各种花卉,再着色,旧时颜色多用矿物和植物颜料。各种花瓣见水后,会很快膨胀,看起来非常丰满艳丽。各类人物单独拼接、着色,然后按故事情节组合在有花卉的托盘上。一般一组五个托盘(龙鳞),在其上面组装五出戏,或者五个故事。龙头也是秫秸瓤制作的,如人物《连年有余》、禽类《公鸣富贵》等。龙尾与纸叠龙尾相同,只是更丰满些。这类龙尾不是每年都做,做一个能挂几年。因此,几乎失传。经过抢救挖掘,王氏族人苏玉华、高丽增、王金令、王淑华尚能制作。这种龙尾均是挂在显眼的外屋(长辈人住的房间)。 

3、布龙尾。这类龙尾有两种,第一种是戴在儿童身上的。其制作方法是将五色布剪成方块、梅花或缝制成桃、石榴状,作为龙鳞,其隔柱是桃树条(避邪)或者苞米花(二月二传说:金豆开花)。龙头一般为石榴、如意头等。头尾用五色布条。儿童佩戴时都两串拴到一起戴在身上。第二种是戴在妇女头上的小龙尾。龙鳞一般是菱形、桃和梅花等,隔柱用高梁米花或大米花,龙头以三角形为最多,龙尾是五色细布条。有的用细线穿起来,两个一组戴在发上左右摇摆,有如古时候的步摇;有的用细铁丝穿在一起,将两串龙尾盘成蝴蝶或盘龙状,戴在头上,走起路来上下颤悠,十分好看。 

龙尾的长短大小要根据用途和人们的喜好而定,以匀称和谐为好。如堂屋、卧室里悬挂的龙尾最长的有1.8米,一般的在1.2米左右,也有不足1米的。非卧室堂屋的龙尾一般在30厘米左右。龙尾的托盘大小按龙尾的长短而定,最长的龙尾托盘最大,如1.8米长的龙尾,其上面托盘达20厘米,最下面的亦有12厘米。儿童佩戴的龙尾较短,一般在20厘米左右,妇女头戴龙尾在10厘米上下,盘成蝴蝶状的龙尾在6厘米左右。 

目前龙尾艺术已历7代,代表性传承人王金令、苏玉华为第6代传人。文革期间,此俗受到限制,但在王金令的努力保护下,纸叠龙尾的艺术得以延续。改革开放后,王金令、王世令积极倡导恢复家族的龙尾艺术和春龙节习俗,经过十几年努力,基本得已恢复。但受商品经济的冲击,民族习俗逐渐淡出,王氏家庭的龙尾艺术也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面临困境,王金令、王世令毅然担起保护、传承民俗文化的重担,组织恢复制作家庭传承的三类八个品种的龙尾,其作品于2009年在营口市博物馆举办的《大年前后——辽南年俗文化展》中展出,受到营口观众的青睐。营口电视台制作的专题节目《辽南二月二》便以龙尾艺术作为主要题材。 

2013年辽南龙尾艺术被列入第四批营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作者:刘瑜,单位:营口市非遗中心)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