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如皋杖头木偶戏

杖头木偶戏也称傀儡戏,在中国分布较为广泛,从内蒙古到海南岛,从江浙到川陕,到处都有杖头木偶的演出活动。如皋有“木偶之乡”的美誉,其杖头木偶戏兴于元、明,盛于清朝和民国时期,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方特色。

据如皋杖头木偶戏艺人代代相传:明末,从皇宫中逃出一黄姓木偶艺人,落户如皋,改姓邝,带徒授艺,传授宫中杖头木偶的制作及操作技艺,带出一批较有影响的杖头木偶艺人。娄家班的祖爷爷就是这位邝姓皇宫木偶艺人的嫡传弟子。《中国戏剧志·江苏卷》载,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如皋才子冒辟疆为纪念父亲冒起宗百年诞辰,曾邀邝姓木偶戏班与冒氏家乐班同演于如皋冒家巷得全堂。如皋图书馆所藏清朝木版书《东皋诗存》记载了明清之际的如皋文人黄振的咏木偶诗:

乱踏黄昏入醉乡,酒家楼上独辉煌,

登台漫作侏儒舞,过眼堪怜傀儡忙。

唬笑正同真面目,优伶犹有旧冠裳,

不须更说鱼龙戏,贏得逢场一举觞。

清乾隆年间,如皋出现了高约3米的灯彩木偶,与杖头木偶同台配合表演,极受观众青睐。至清道光年间,如皋相继出现布袋、提线和扇子木偶,如皋杖头木偶亦盛兴起来,有丁西娄大麻子、娄二麻子的娄家班,雪岸的金家班,岔河的颜家班,东陈的钱家班等20多个木偶戏班。

20世纪初,如皋杖头木偶戏班已有100多个,每个戏班少则五六人,多则八九人,或半农半艺,或专以演戏谋生,较有名气的娄家班取名“新艺”班,李家班取名“新盛班”。

1951年10月,娄、钱、金、李四个木偶班联合组成“新艺木偶艺术团”。1954年组建如皋木偶京剧团。1991年改建为如皋木偶艺术团。

如皋杖头木偶戏是一门包括木偶制作和表演内容的综合艺术。

在木偶制作方面,数百年来如皋的一代代木偶艺人不断创新,制作材料、技艺均有很大改进。早期的如皋木偶造型较为简单,大同小异的木雕头型,粗糙的五官,涂上色彩,配以衣裙、动作、语言,区分性别年龄,远观形似而已。邝姓艺人落户如皋后,传授宫廷木偶雕刻、制作技艺,如皋木偶的造型日趋精美。建国后,如皋较负盛名的几家木偶班加入了当时的文学艺术联合协会,如皋杖头木偶博众家之长,雕刻绘画技艺突飞猛进,还有了专职舞美、造型设计师。改革开放以来,新一代的如皋木偶艺术造型设计制作者又创造出软体木偶、木偶飞天等。

如皋杖头木偶戏以杖头木偶表演为主,演出中夹带皮影、布袋和提线等表演形式,是中国戏剧表演形式中最具地方特色的艺术种类。如皋杖头木偶表演运用顶、拉、提、勾、夹、挑、转等技巧,在方寸之地演绎出万千气象,“能人之所能,亦能人之所不能”。其悠久的民间艺术传统,神奇的舞美特技,精湛的木偶制作及其出神入化的操作表演,深受观众喜爱,其“刚柔并济、细腻传神”的艺术风格,在木偶界独树一帜。由如皋木偶团排演的神话剧《大禹治水》在全国性的木偶、皮影大赛中屡获大奖。

如皋杖头木偶戏于2007年被列入江苏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为颜伯林。

2015年8月,如皋木偶艺术团排演的杖头木偶节目《群仙拜寿》在“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展演”中荣获优秀节目奖,于加泉获得造型设计制作奖。

(来源:南通史志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