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坐桌

 我自七八岁起,便开始了奉陪吃饭的社会活动,称为去“坐桌”。坐桌的原因很多,婚姻嫁娶、周岁满月、烧猪还愿、过年过节、死人、庆寿、请会(民间的一种融资活动)……都要请客喝酒。当时父母起早摸黑忙于生计,不可能在酒桌上一泡半天,因而这个令人十分向往的差事,很自然地便落到了我的身上。

早在单独出外活动之前,父亲就带着我各种坐桌,进行培训。他说,坐桌坐桌,学问全在于坐在桌子的什么地方。位置坐对了,人家就夸你这小孩懂事;坐错了,就会说缺少家教,替大人丢脸。他画着图反复讲给我听,哪是上首哪是下首,可惜我太笨,越听越糊涂。无奈,只好传了个简易辨别上下首位置的秘诀给我。他说,凡是开头大家抢着坐的地方,就是下首;大家赖着不去的地方,就是上首。这点小小的生活经验使我受用终身。靠着它走南闯北,尽管各地风俗差异很大,但从未坐错过席位。同去的人都夸我见多识广,真是天晓得!

过去人家请客大多用八仙桌,我们这里的风俗是桌子放在堂屋当中,东西为上,南北为下;同时又规定与桌缝平行的位置为上,垂直为下,所以桌缝只能指向南北。有时主人不懂,把桌缝东西方向摆,自相矛盾,令客人无所适从。另外,在东屋、西屋、南屋里请客,究竟是以门为标准,还是以桌缝为标准,也没有统一的说法,这就更加其难。听说灌南县乡间某些地方,凉碟中必有一个拌萝卜丝,它对着哪儿哪儿就是上首席位,这倒真是个方便大众的聪明之举。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在吃饭上首先与国际接轨,丢掉了狭小的八仙桌改用圆桌,采用西方礼仪:主人右首是第一嘉宾,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确定其余座次,简单易记,便于掌握。

父亲对我的另一个教导,就是将来成人后,要时刻想着“叨陪末座”,该你坐首席的你也别去,这才是为人之道。谁知还没等到长大成人,我便坐上了首席。那是姐姐出嫁后我和弟弟第一次去带她回门。姐夫家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筵席招待新亲戚,按照当地风俗还请来几位有身份的人作陪。入席时难免便引起了激烈的推让,我和弟弟首先抢占了下首位置,而其他人则说主客坐主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小小秤砣也能压千斤。最后我们两个“小小秤砣”,被大家硬架到了首席上落座,听了许多从未听过的奉承话,享受了一次从未经历过的优厚待遇,可是这一顿饭却吃得如坐针毡。

我叨陪末座一直陪到五十来岁,顺乎自然,心安理得。后来发现情况有了变化,坐桌时环顾四周,岁数比我大的日见其少,岁数比我小的日见其多,这才惊觉太阳已经开始偏西了。大家把我往首座让,有时只好勉强坐下,知道其中既有尊重也有同情,我领情了。渐渐地感到这不仅没有什幺好处,反到左右为难。因为时下坐桌又掺杂一个职务问题在里面,有的人来到桌前,第一件事便是先把所有同桌的人迅速有效地扫描一遍,不分年龄大小,他必须坐在职务比他低的人之前,更必须恭恭敬敬坐在职务比他高的人之后。其实他这样,一头脑县级市级、在位与否、人事关系、经济实力……瞬息之间翻遍档案,反复推敲,颠三倒四,比个组织部长还忙,多累!为了不使我的年龄优势叫他们为难,所以近年来凡是能回避掉的“坐桌”我一律回避。(彭云)

(来源:连云港史志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