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简体|ENGLISH
铜井巷素面

原标题:你吃过铜井巷素面吗? 

铜井巷素面是成都的名小吃。麻、辣、香,吃完了碗头都还剩好多调料。一碗素面下肚,所有对美食的幻想也许都可以在瞬间得到满足。 

所谓素面,是指只放调料而不放臊子的一种面食。相对于各种带臊子的炖鸡面、牛肉面、海味面等荤面,素面制作简单,味美价廉,在民间颇为流行。 

一碗简单的素面

铜井巷素面发源于民国时期。最早的老板姓陆,叫陆少云。素面的面馆子原来也不在铜井巷,而在西门上的灯笼街。那是一间窄小的单间铺面儿,一天几斤面都卖不出去,生意做得很差。 

陆老板见这儿地段不好,就想换个开店的地方。他的妹妹住在铜井巷,就去商量,把面馆子搬了过来。哪里知道,搬过来之后,照样没有买主,陆老板每天都在发愁生计无着。有一天,一位顾客对他说:“你不会做生意哟!四川人口味重,你卖素面就要舍得放调料嘛。看你,芝麻酱用挖耳子大个瓢瓢,面弄得白乎乎的,咋个有卖相嘛?” 

当真好鼓不用重捶,一句话就把陆老板点醒了。卖面不简单,一定要在调料上下功夫。成都酱油不好,他就专门去采买有名的德阳酱油;红酱油不用市面上的寻常货色,而是用自家的上好酱油加冰糖熬过,熬制出来的红酱油醇甜、色红、粘稠;熟油辣子的海椒,以红亮的“二荆条”为主,并且须占六成以上,辅以少量朝天椒及其他品种,且自炕自舂,十分考究熟油辣椒炼制的油温和储存时间;芝麻花生面、香油、蒜泥的制作也做到质量上乘、精益求精。经过这番改良,不要说吃,看一眼就要流口水。 

慢慢地,小小的铺子打出了名号。据传,华西协和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前身)的女学生最喜欢这又香又辣的素面,她们一边辣得直吸气,一边喊着“好吃”。 

陆老板的生意一好,人也机灵了,拉回堂客的“板眼儿”越来越多。推车抬轿的下力人肚皮大,他就两碗面当成一碗挑,让你吃得“肚饱”;坐私包车来的小姐肚皮小,他就一碗面当成两碗挑给你,吃个“过瘾”。一去一来,没花一文宣传自家,大肚客、小肚客都吃得满意,“铜井巷素面”的名字也越来越响了。 

陆少云苦心经营,铜井巷素面馆的火热场面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初。后来,陆少云夫妇不幸先后因病去世,面馆停业。1953年,因生计所迫,陆少云的妹妹陆淑佩决定亲自再开面馆。那一年,她在鼓楼北三街挂起铜井巷素面的招牌营食谋生,一年后迁至华兴正街。而在她的努力下,铜井巷素面获得了更大的名气,1958年,这碗素面获评“成都名小吃”。 

铜井巷素面

诗人何韫若所写的《锦城旧事竹枝词》,描写了旧时老成都人吃面的场景: 

出门久逛累弓鞋,三姑六姨联袂来。 

最喜手拉甜水面,边嚼边摆坐当街。 

也许在那个时候,人们在街边所细细品味的,就是这样一碗不简单的“铜井巷素面”。如今,当我们在各样美食前移不动步时,是否可以想象,几十年前,人们也曾经为一碗素面如此疯狂? 

来源:成都市地方志网站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