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乡愁?是村子里的小桥流水、是傍晚时分的炊烟袅袅、更是融入血液里的乡土情。八桂大地,历史悠久,文化多样,风情多姿,“方志广西”今起特别推出“八桂乡愁”系列微信推文,一起探寻广西人的乡土情怀,揭开房前屋后的文化故事。
讲起南珠,以合浦珍珠最为有名,但很多人不知合浦珍珠又以白龙珍珠为上乘,为南珠之极品,驰名寰宇,白龙珍珠所在地就是今天我们所要介绍的古时海防重镇——营盘镇。
营盘镇传统民居
营盘镇为北海市铁山港区东南沿海的一个边防重镇,是驰誉于世的南珠产地。明、清两代该镇是海防要地,是右营把总专防地盘,故名营盘。北面与南康镇相连,东、南濒临北部湾,西与北海市银海区福城镇古城村隔港相望。
营盘镇白龙城南门
营盘镇在明初属珠场八寨的陇村寨。清朝时期属合浦珠江团。民国时期先后属白龙局、第三区婆围乡等。解放后先后分属合浦县第三区、第五区白龙乡、第六区婆围乡、第七区、南康区、福成区、南康区珠城公社、婆围公社、营盘公社等。1984年改为营盘乡。1993年改为营盘镇。1994年12月从合浦划出,属北海市铁山港区辖镇。
营盘镇地处沿海沼地,地势自陆向海平缓倾斜,南临北部湾,从东到西海岸线长达33公里,境内东边有南康江,西边有福成江,中部有能村江、火禄江流入海,源源不断的淡水,给海区提供丰富的漂浮植物,促进了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为蚌壳和鱼虾提供大量的饵料。可利用养殖的面积13万亩,其中适宜珍珠养殖的面积10万亩。
南珠产于中国的南海,又以产于营盘镇的白龙珍珠最为上乘。白龙珍珠凝重结实,色泽光润、晶莹,粒大而浑圆。“似凌晨的月光一样淡雅,又似傍晚的云霞一样鲜艳冶”。“跌地弹跳而不碎”。现存于北京故宫里的珍珠,绝大多数是合浦的南珠, 就是营盘海面产的南珠;英国女王王冠上的那颗大珍珠,也是营盘海面产的南珠,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内。
白龙城遗址
营盘作为“南珠”原产地,中国南方八大古珠池就有望断、杨梅、白龙、平江4个在营盘海面。营盘采捕天然珍珠始于两千多年前的东周恒王。汉代以前,营盘采珠业已相当兴盛。
东汉以来,流传着两千多年的“珠还合浦”故事。《后汉书·循吏传·孟尝》记载:“合浦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与交阯比境……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曾未逾岁,去珠复还,百姓皆反其业。”东汉时期,合浦郡盛产珍珠闻名海外,当地老百姓以采珠为生,贪官污吏趁机盘剥,使得珠民大肆捕捞,珠蚌产量越来越低,饿死不少人。汉顺帝刘保派孟尝当合浦太守,他革除弊端,不准滥捕。不到一年,合浦又盛产珍珠了。但自明朝至民国时期,营盘采珠业日渐衰落。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十分重视珍珠生产。1958年3月26日,在白龙珠池的火禄村建立“合浦专署水产局白龙珍珠养殖试验场”,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南珠海水人工养殖场。同年9月,第一批人工养殖马氏珍珠贝(即白龙珠贝)获得成功。同年底,人工插核获得成功。1962年,人工养殖母贝苗获得成功,几千年落后的自然捕珠历史宣告结束,珍珠养殖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悠久的珍珠养殖历史,衍生出浓厚的历史文化景观。如白龙珍珠城、 火禄宋窑遗址、西海庙、古珠池、纪功碑等人文古迹;以及结合沿海地区衍生的青山头渔家乐、珍珠泉、珍珠基地、珠乡夜景等滨海旅游景点。
其中不得不提远近闻名的白龙城,俗称珍珠城,位于营盘镇西南隅的白龙圩。白龙城始建于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清康熙年间曾重修。城为长方形,南北长320米,东西宽233米。城内外筑青砖,中间每隔10公分一层黄土、一层珠贝, 层层夯实。场分东南西三门,城门有楼,可望全城和海面。城内有采珠公馆、珠场巡检署及盐场衙门和宁海寺等建筑。城内街道纵横、错落有致。
抗日战争期间,白龙城大部分城墙及城门被摧毁,剩下的一道城墙和南门也毁于1958年。现仅存旧城遗址, 城内宁海寺也已无存,只留下《宁海寺碑记》石碑一方。城南30米处,有两堆黄土,相传是太监坟。据说这两座太监坟,是当年“割股荣(容)珠而终为不能过梅岭”(即白龙附近之梅岭),最后在白龙吞金自尽的采珠太监葬身之所。据《合浦县志》载: “郑太监坟在白龙城内,今毁”。坟旁有两方石碑,一是《李爷德政碑》,一是《黄公志思碑》。1992年合浦采珠节前重建南城门。
白龙城历史文化深厚,文物古迹遗存丰富。1981年,列入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被国家文物局列入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申遗备忘录名单。2016年1月,白龙村荣获“广西特色文化名村”称号,2016年12月,入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2月27日,白龙珍珠城景区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近年来,在对白龙城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掘研究中,新发现了8处汉唐至明清时期的古文化遗存,相继发掘了白龙城西门遗址、汉代铜鼓遗址,发掘修复了300多年历史的白龙古井,重建了具有浓郁本土民俗文化元素的西海庙,发掘出地下珍珠贝层等。当地还通过实地勘察和史料考证,确认了杨梅寺是为采珠重建,白龙城是北海最古老的祭海(珠神)仪式举办地。
如今,营盘镇作为南珠的主要产地,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2017年以来,铁山港区大力开展振兴南珠产业工作,加强南珠养殖海域监管,扩大养殖规模,规范养殖技术,提高加工和研发能力,解决了南珠养殖规模不断萎缩、科技创新比较滞后、 质量和效益日渐下滑等问题。该区南珠产业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且具有资源优势、文化内涵的特色产业。
营盘镇出产的珍珠为南珠的上品,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除了南珠,营盘镇最出名当属沙蟹汁。沙蟹汁在北海由来已久,一直是本地人饭桌上常见的食材,当地人趋之若鹜。由于沙蟹汁的制作以新鲜沙蟹为主要原料,故沙蟹汁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北海沿海村镇,尤其以营盘镇为主要的技艺集中地域,周边南康镇、银海区、海城区地角等地也有零星分布。2018年,“沙蟹汁制作技艺”列入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名称为“北海沙蟹汁制作技艺”。
如今的营盘镇基础设施完善,服务体验提升,每年都有不少的游客前来打卡,一起探索这南珠古镇。
联合出品: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新闻网
(来源:《广西重点镇志》《北海市铁山港区志》、广西新闻网、北海日报。北海新闻网、“活力铁山港”微信公众号、北海市铁山港区人民政府官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