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ENGLISH
史坚如

史坚如(18791900),名久纬,字经如,后改坚如。广东番禺(今广州市)人。生于一个殷实之家。他6岁丧父,由母教养成人。幼时体弱多病,沉默寡言,喜读史书,善作书画,厌恶八股文;对治乱之理及兵法、地理之学,则孜孜不倦。每读史至权奸横行,拍案叫骂,大有恨不能手刃奸邪之概,而对荆轲、聂政等壮烈行为,则称赞羡慕不已。 

中国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6岁的史坚如闻此消息,痛恨清政府腐败无能,气愤地说:“今日中国,正如千年破屋,败坏至不可收拾,非尽毁而更新之不为功。”他的二哥史古愚恐因此惹起祸事,殃及老母,劝他勿再轻发激烈言论,勿与外人交往。史坚如回答说:“多言固是贾祸,但国家危辱如此,虽生世上,有何益耶?”他在读书之余,兼习武艺,曾从日人学剑术,又请拳师教刀枪,有时在家舞剑使枪,有时纵马郊外,登山涉水,增强体魄,以便将来为祖国做一番伟大事业。他认为“民主为天下公理,君主专制,必不能治,即汉亦不足训也。” 

光绪二十四年九月,慈禧太后镇压戊戌变法的消息传到广东。史坚如听说谭嗣同等革命志士被杀,变法失败,更激起他对封建统治者的强烈仇恨,痛骂:“此老妇真可杀!”清政府的昏庸无望,使他更加坚定了推翻清王朝的决心。不久,他进入美国人在广州开设的格致书院学习,了解到西方科学知识和外国革命历史,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互相砥砺。史坚如了解到,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孙中山领导下建立了革命组织,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从而深受鼓舞,决心不惜一死,投身革命。1899年,他与兄妹劝说母亲迁居澳门,同时将变卖部分家产所得的1万余金全部用来联络江湖侠士、草泽英雄。不数月,自珠江以至长江一带的会党首领,几乎莫不相识。在实际斗争中,史坚如对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兴中会产生了敬仰之情。当时,日本人高桥谦、原口闻一、宫崎寅藏等同情中国革命,在广州设立东亚同文会广东支会,并暗中与革命党联系。史坚如得知后,便前往访问 

高桥。他的革命精神和推心置腹的谈吐使高桥一见如故,高桥毫不迟疑地将革命党的内幕告诉他,并劝他往日本一游,既可开阔眼界,又可在日本与中国革命党领袖孙中山晤谈。史坚如经高桥介绍到香港去见陈少白和杨衢云等。后经陈、杨介绍加入了兴中会。同年冬,他以去日本留学为名,瞒住母亲和哥哥,乘船到上海,与兴中会会员毕永年同去汉口,观览长江形势,结纳湘鄂会党。随后返回上海,东渡日本,不久在东京会见了孙中山,两人就革命理论和实施方略畅谈十余日。孙中山认为史坚如是“命世之英才”,遂派他回国,联络和发动长江一带会党参加革命。1900年春,史坚如回到香港,协助陈少白办<<中国日报》,大力宣传革命。 

1900年春夏之交,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迅速扩展到全国。孙中山决定在广东惠州发动起义。史坚如等奉命在广州举兵响应。他和哥哥史古愚立即变卖家产,积极筹备,并与革命党人邓荫南等人商定计划,准备联络驻广州清军和东、西、北三江绿林分路进攻广州,与郑士良所率的惠州起义军遥相呼应。不料广州起义还未准备就绪,惠州起义却已先期发动。粤督立即调集两万清兵包围镇压,起义军处境异常危险。史坚如焦急万分,为减轻惠州起义军的压力,他毅然改变原来的计划,决定采用暗杀手段,设计炸死广东巡抚兼署两广总督德寿,使广州主持无人,陷于混乱,然后乘机发动东、西、北三江起义。 

史坚如决定用炸药炸巡抚衙门。他以朋友宋少东名义租赁德寿后花园附近一间私宅,作为暗杀活动的秘密地点。并让宋少东夫妇暂住作掩护。是年1023日,史坚如才和几位同志搬进该宅,并托邓荫南等从澳门密购200烈性炸药悄悄运进据点,然后将宋氏夫妇送往香港。1026日傍晚,史坚如和革命志士开始从住宅挖掘通向巡抚居室的地道。经通宵工作,终于挖通了一条深约5 尺的通道,然后用铁桶将全部炸药送进地道。次日凌晨,燃香置于药线之上,匆忙离开,分途出城,相约在开往香港的江通轮上会合。但是,直至他们到达码头仍未听见爆炸声。史坚如让其他同志在船上等候,独自一人返回查看,原来药线为潮气浸湿,香烬而药不爆。史坚如决定留下等次晨再行引爆。1028日,天刚破晓,史坚如复接线燃香,闭门而出。他决定暂不离城,至西关兴中会会员、传教士毛文明家坐等消息。正朦胧入睡,突然一声轰隆巨响把他震醒。开始风传德寿只是从床上震落到地下,甩出几尺远,没有丧命,其他仅有6人被炸死,5人受伤,抚署后围墙等处坍塌数丈。为了弄清事实真象,史坚如冒险乘轿至出事地点查看。当他确认由于雷管过小,只引起部分爆炸,深为一击不中而遗憾,决心再举。这时,清军官兵搜捕很严,经人力劝未再进城。是日适逢星期天,轮船停驶,不能离去。史坚如只得于1029日搭船去香港,因奸人告密,在行近码头时被清兵逮捕,押解南海县衙门,随身携带的配制炸药德文说明书也被搜去。 

南海知县裴景福想利用软化手段,诱惑他供出同伙。史坚如对自己爆炸德寿供认不讳,却不言其他。裴景福见软化不成,便用武力胁迫,企图毒打成招,而史坚如仍忍痛默无一语。裴景福提出一份名单,上列余人,多为革命党中有声望者40,迫令供认。史坚如摇首佯示不知,甚至被施以用火烫烙,拔去手足指甲等酷刑,仍坚贞不屈,始终未供出党内半点实情。裴景福软硬两手均遭失败,最后判处史坚如死刑。119日,史坚如在刑前给妹妹史景然的绝命书中写道:“只要我们努力,革命就会成功。”但信还未写完,就被押赴珠江边的天字码头杀害。牺牲时,年仅21岁。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立即将清廷没收史坚如的家产全部发还,并追赠他为“上将军”,建立专祠。孙中山亲自募捐,在广州市东沙马路东明寺附近为其塑造了一座石像。1924 年在当年史坚如谋炸的督署旧址建立了一座纪念碑,后又在黄花岗烈士陵园修建了史坚如墓,用作永久的纪念。孙中山表彰史坚如是继陆皓东之后“为共和殉难之第二健将”,“死节之烈,浩气英风,实足为后死者之模范”。 

(来源:广州市情网)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中国方志网| 中国国情网

京ICP备08002157-3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主办 Copyright © 2021 www.zhongguodiqing.cn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2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