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唐代名臣、书法家——颜真卿
颜真卿(707—784),字清臣,《旧唐书》卷一二八《颜真卿传》记“琅邪临沂人”,而唐人殷亮《颜鲁公行状》却记“京兆长安人” ,事实上颜氏祖籍琅琊,五代祖颜之推“自丹阳居京兆长安”,故颜真卿是生于秦,长于秦的长安人。
颜真卿开元二十二年(734)中进士,登甲科,曾4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到当时的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黜到平原(今属山东)任太守。人称颜平原。
天宝十四年(755年),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颜真卿联络从兄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相应,被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德宗兴元元年(784),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乱,奸相卢杞趁机借李希烈之手杀害他,派其前往劝谕,被李希烈缢死。半年后,叛将李希烈被自己手下人所杀,叛乱平定。颜真卿的灵柩才得以护送回京,厚葬于京兆万年颜氏祖茔。《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二列传第七十八:及淮、泗平,贞元元年,陈仙奇使护送真卿丧归京师。德宗痛悼异常。废朝五日,谥曰文忠。复下诏曰:“君臣之义,生录其功,殁厚其礼,况才优匡国,忠至灭身。朕自兴叹,劳于寤寐。故光禄大夫、守太子太师、上柱国、鲁郡公颜真卿,器质天资,公忠杰出,出入四朝,坚贞一志。属贼臣扰乱,委以存谕,拘肋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朕致贻斯祸,惭悼靡及,式崇嘉命,兼延尔嗣。可赠司徒,仍赐布帛五百端。男頵、硕等丧制终,所司奏超授官秩。”
颜真卿“尤工文词,善隶书,书格劲逸,抗行锺、张” ,《新唐书》卷一五三《颜真卿传》记:“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他是唐代书法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宋人称赞颜书“雄秀独出,一变古法” 。颜真卿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又得笔法于张旭,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褚遂良等书法都进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范,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颜真卿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颜真卿的真书雄秀端庄,结字由初唐的瘦长变为方形,方中见圆,具有向心力。用笔浑厚强劲,善用中锋笔法,饶有筋骨,亦有锋芒,一般横画略细,竖画、点、撇与捺略粗。这一书风,大气磅礴,多力筋骨,具有盛唐的气象。他的行草书,遒劲有力、真情流露,结构沉着,点画飞扬,在王派之后为行草书开一生面。颜真卿的行书遒劲郁勃,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故而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所谓的推陈出新是指他的书法既因风气,又开风气,既因俗又脱俗,把唐代长安书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他的字早期多匀称端秀,方正刚健,如著名的《多宝塔碑》《郭家庙碑》《臧怀恪碑》等,后期笔法圆融,浑厚凝重,如《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等,均保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大唐中兴颂》《麻姑仙坛记》原石分别保存于湖南祁阳和江西南城。颜氏墨迹传世者还有《祭侄文稿》《自书告身》《争座位帖》《竹山堂连句》《刘中使帖》等。其书多为后世楷模,世称“颜体”,成为历代学书发蒙的范本,影响了无数人的成长。
颜真卿又善诗文,著有《韵海镜源》《礼乐集》《吴兴集》《庐陵集》《临川集》,均佚。后人辑其诗文为《颜鲁公文集》15卷。《全唐诗》《全唐诗补编》及《全唐文》亦收录有其作品。著名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来源:西安市地方志办公室网站客户端)